• 66阅读
  • 0回复

“财神”送不来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01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热点透析

  “财神”送不来财!
孙雪
●赚钱靠的是机遇、勤劳和头脑,实在不关神佛什么事。
●北京佛教界人士呼吁:不要将佛供在大鱼大肉的餐馆里。
●聪明的老板知道,只有把真正的“财神”——顾客请到自己身边,才是成功的经营之道。
提起供拜神像佛龛,很容易让人想到庵堂寺庙、偏远的小山村、想到过去,因为它实在是与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氛围格格不入,与当今日新月异的经济、科技发展全不合拍。然而事实却是神像佛龛已经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装潢考究的酒楼餐馆、服装专卖店、精品屋、百货商厦……
城市上空的“神卷风”
在北京,阿静粤菜馆里,上供关公、下供土地。不仅供品丰盛,一天一换,而且老板天天上香,虔诚得很。相信神佛有灵的饭店经理总能说出一些神神道道的事儿:张三的店供了财神,生意一下子由惨淡变红火;李四的店摔了关公像,从此门前冷落。有人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摆一个总没什么坏处。于是京城的不少餐馆都供起了泥菩萨。
在重庆,经营神像佛龛的人发了“神”财。一位从事这个行当的老板说,沿海城市的饭店酒楼80%都供了神,而重庆才有10%的饭店酒楼供神,干这行前景不会错。卖神的店内,各式神佛、配套供品一应俱全。神佛从小到大,少则数十元多则上千元。一个店有时一天能卖出七八尊。
在武汉,财神爷大剌剌“走”在武昌的“科技一条街”上。有的酒楼不惜“巨资”请来泥财神,还要求“佛门大师”开“光”。连教育部门、政府部门服务公司办的餐馆也都供奉着佛龛。
社会上到底怎样看待这股“迷信风”呢?有人说这不过是某种赶时髦,不值得大惊小怪,听其自然算了。也有人说这是个人的事,法律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不该干涉。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封建迷信,与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不能熟视无睹。
且不说关公、财神能否与宗教贴边,即使是宗教活动,公民也须在法律允许的场所和场合进行。北京佛教界的人士呼吁,不要将佛供在大鱼大肉的餐馆里。另一方面,滥供神佛的行为在客观上为迷信回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京城餐馆的财神“下台”了
在北京新闻媒介和有关政府部门的倡导下,京城国有餐饮业纷纷请神出店。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大城区的近600家国有餐馆相继撤除佛龛。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灵验”的神佛退位以后,门店的生意怎么样了?
东四北大街的阿凡红焖羊肉店去年10月开业。耿老板花了6000元请来“四大天王护法”,每天早晚三炷香祈求护佑。他摆佛龛是因为以前在这的餐馆都不景气,觉得供个神没准儿管用。他从河南新乡引进红焖羊肉,开业后生意的确蒸蒸日上。是神的功劳吗?可神像撤掉了,80平方米的店堂依然经常客满,有时还要排队等候就餐。耿老板一语中的:“看来风味独特、价格适中才能引来真正的财神。”
来自香港的陈志明女士在和平里东街开了一家观皇大酒楼,依港俗店里摆上了观音像。其实她并不信,她告诉记者:“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和特色菜品,就是店里摆满了财神、关公,客人也不会来,生意也不会好。”
几乎与国有餐馆同步,北京的非国有餐馆也开始请出神佛。
合资的中侨潮州酒楼撤下福、禄、寿三尊神像时,有的潮州厨师有想法,怕生意会不好,后来看到一天3万元的营业额半点没少,顾虑自然打消了。
京粤酒家在东四一带小有名气。关公像摆了十几年,生意不景气,关公爷也没助一臂之力。倒是李老板改为经营饺子以后,生意慢慢好起来。“经营靠的是人。”关公被赶下了台。
莫让迷信污染社会风气
“神卷风”在北京的势头弱了下去,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其他的大都市里肆虐。而神佛走出北京的餐馆酒家,也并不等于就走出了北京老板们的心。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大步前进,科学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为什么人们却要从尘封的历史中把神佛捧出来?“你总得让我信点什么吧!”一位年轻的饭店经理如是说。他的话可以代表当今一些在商业社会里摸爬滚打的人的心态。如今“我不知道该信什么?”差不多已经成了一些崇尚金钱万能的人的公共用语。不错,人总是要有点精神,有一定信仰,可关键在于有的是什么精神、什么信仰?
不肯相信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能取得成功,总对人塑的泥菩萨寄托几丝幻想,幻想借助神力招徕顾客,击败竞争对手,占领市场。即使完全靠的是自己,也要把功劳记在神佛的头上。与其说这是缺乏自信,不如说这是一种愚昧和根深蒂固的自卑。
在可比的条件下,也许在经济效益上,使用计算机点菜的餐馆和还在供神拜佛的餐馆至今仍不相上下,但在精神观念上,前者已将后者远远抛在了身后。(附图片)
北京非国有餐馆纷纷请出神像佛龛,位于东四十条的得利酒家正忙着“送”神呢。江峻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