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北京果脯:别那么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07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市场扫描

  北京果脯:别那么甜
于彬
北京果脯是北京的骄傲,不仅深受北京人喜爱,逢年过节必备,也深受外地消费者的欢迎。北京人到外地,总是带上一些北京果脯作见面礼;外地人到北京,也要想法买点果脯带回去,算是不虚京城之行。
然而,今日的北京果脯已没有了昔日的风光,企业亏损,销售不畅,成了消费者手中可有可无的食品。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京果脯几十年一成不变。
北京果脯最大的问题是高糖,已到了甜到嗓子眼的地步,而如今人们的消费习惯改变了,高糖食品不再受欢迎。消费者一说起北京果脯,那就是太甜,没法吃。生产者对此也承认,是太甜。既然如此,为何不向低糖方向发展?是技术不过关吗?其实有关方面早已解决了改变果脯高糖的技术难题,从设备到技术,有完整可行的方案和工艺。
知道了市场需求,又具备改进的技术,北京果脯为何还是老面孔?
有关部门规定,果脯中含糖60%以上就算是高糖,60%以下算低糖。根据市场调查,含糖量在3040%之间为宜。可是这里有一笔帐,这笔帐是生产者算的:糖一吨的价格是4000元,而果脯的价格是10000多元一吨,所以一般的企业生产果脯的比例为一斤果脯中放七两糖,多放糖,自然成本就降下来了,生产者就有得赚。如果做成低糖的,糖少而果脯多,生产者赚得就少,所以没人肯这么做。多放糖,成本倒是降下来了,可是失去了消费者,失去了市场,还上哪去赚?
还有一点,生产低糖果脯需要专用设备,设备全部由不锈钢制成,其中包括抽真空、漂烫等配套设备,这套设备还要花钱,这对于不肯投入的果脯生产企业来说,更纯属多余,在他们看来,几十年都过来了,也没有这个设备,何必非要添上呢。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使用添加剂。在果脯生产中,使用添加剂可以起到漂白、防腐、保色鲜的作用。而不使用防腐剂,首先从外观上果脯就不会好看,就不会有金黄、暗红、紫红等颜色,基本上只有棕褐色一个色,生产企业不愿冒这个风险,他们依然是靠添加剂来漂白、防腐、保色鲜,只要外观好看就行。一位业内人士说,就算是不用防腐剂,可生产出的果脯全是棕褐色,也不管是苹果脯、杏脯、梨脯、桃脯、冬瓜条,全是一个颜色,你说消费者还能买北京果脯么?
为了赚钱,不肯改变果脯的内在结构;又怕消费者不认帐,而使果脯的外形和颜色“从一而终”,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每况愈下,“名牌不名”。
果脯的市场是很大的,尽管如今的鲜果已不分四季,想什么时候吃任何水果都能吃到,但果脯仍有鲜果不能替代的优势:营养丰富,携带方便,尤其适合儿童和老人。应该说,北京果脯是会有大发展的,前提当然是低糖和不加添加剂。
据统计,北京大约有50多家生产果脯的企业,年产量约在5000吨左右。还有一些个体企业数量不好统计,产量也是个未知数。这些企业都是各自为战,考虑的多是自己一时的利益,很难统一和规范,作坊式的生产必然是这种结果。
业内人士认为,只要有眼光的企业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率先对北京果脯进行改革,就会先行一步占领市场,不仅为北京果脯带来生机,也会使企业走向光明。(附图片)
压题照片系本报记者徐烨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