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4-12
第3版()
专栏:

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
孙叔平
“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这部天才的科学著作,是一八九六——一八九九年列宁在监禁和流放的条件下写成的。出版时间是一八九九年四月十二日,到今天,恰好满五十五周年。
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列宁是伟大的革命家和理论家。他的理论活动是革命实践的要求;而他的理论活动的结果又是革命实践的指南。列宁所以要写“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是为了完成从思想上粉碎民粹主义的事业,从而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策略的规定打下理论基础。
民粹派对俄国经济发展的观点是这样的:由于俄国经济的自给自足、公社制度的存在和缺乏销售市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没有可能的。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是不能在国内市场上实现的,而国外市场早已全被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据,因此,他们断言,俄国资本主义不可能有其发展的前途。
很显然,要粉碎民粹主义,就首先要粉碎民粹派对俄国经济发展的反动观点,因为这种观点是民粹主义的理论基础。假如能够根据当前存在事实证明俄国经济的发展,无论在村社内或在村社外,虽然还存在着封建制度的残余,但已经确实地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从而俄国社会的阶级构成已经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则整个民粹派的理论与纲领就可以彻底攻破。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个批判任务的完成也就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纲领的正确规定打下了基础。
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一书,光辉地完成了这个伟大的任务。
× × ×
列宁在这部著作的第一章中,简洁明快地阐述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理论,指明:“国内市场底创立……之基本过程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全部发展过程底基础”;指明:“当商品经济出现的时候,国内市场也就出现;国内市场是由这种商品经济底发展所创立,社会分工之精细程度决定着它的发展底高度”;指明:在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富有的工商业者集中了生产资料,而直接生产者变成了雇佣劳动者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就成立了,这时商品生产就发展到高度,国内市场也就发展到高度。因此,小生产者的破产和无产阶级化正是表现国内市场的扩展,而不是表示国内市场的减缩;指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主要是在生产资料的生产方面,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虽然归根结底是和个人的消费联系着,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依存于个人消费的增长,因此,资本主义无限扩大生产的倾向与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有限的消费之间的矛盾,并不使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成为不可能,也不抵消资本主义制度较之先行的社会经济制的进步性。总之,他指明:“资本主义的‘国内市场’,是由发展着的资本主义自身所创立,资本主义加深着社会分工,把直接生产者分为资本家和工人。国内市场发展底程度,就是该国资本主义发展底程度。”
列宁就是这样地阐明了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国内市场问题的几个基本原理,批判了民粹派把国内市场问题和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割裂开来的错误。列宁把这一章作为本书其余事实部分的导言。在以后各章中就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来总结事实。
在第二、三、四章中,列宁以丰富的事实材料为基础,深刻地论证了一八六一年改革以后俄国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列宁指出,农民的分化正在迅速进行,这种分化创立着资本主义的国内市场;奴役、高利贷和工役制等等封建制的残余则阻碍着这个分化过程。指出,工役制度衰落了,雇佣劳动发展了,农业机器也被采用了,地主不得不转而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工役经济就过渡到资本主义经济。指出,农业一天比一天更多地带有着商业的、企业的性质。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国内市场,创造了以使用机器及工人广泛合作为基础的大规模农业生产,摧毁了工役制与农民的人格依附,造成了农业人口的流动性,这就“以农人底大的包括全国的阶级的划分来代替了他们的小的中世纪的划分”,就发展了他们的觉悟性与自动性。大农业生产是社会化了,但随着这种社会化的发展,农业也就必然卷入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又给农业社会化发展以强有力的推动。
经过以上三方面的具体分析,列宁就根据马克思对小农业的观点对“公社”作了一个结论。“公社的原理阻碍着资本之夺取农业生产”——这是民粹派的“理论”。列宁指出:“没有任何土地所有权能够构成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障碍,资本主义按照各种不同的农业的、法律的与生活的条件而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公社决不能阻止小农的分化。资本主义已在公社中发展起来了。“不管人们制定和推翻一切计划,资本主义却走着自己的道路,而且公社的乡村变成小农业家底乡村。”“公社”连同着它的连环保、对农民的重税、没有迁移自由等等,在当时的俄国,都是农奴制的残余。“这一切古旧的制度丝毫不能保证农民不分化,只是导引到各种工役形式与奴役形式底增多,导引到整个社会发展底巨大阻碍。”因此,对工农有利的是公社的瓦解,而不是公社的保存。因此,在公社为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所动摇的时候,马克思主义者的眼睛是望着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未来,而民粹派则歌颂着中古奴役制度的停滞。
在第五、六、七章中,列宁仍以丰富的事实材料为基础,特别地论述了俄国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列宁指出,俄国工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三个主要阶段:小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工厂。为列宁所分析的事实驳倒了民粹派的见解。依据民粹派的见解,小商品生产似乎是脱离了资本主义关系的。但真实的经济情形与此毫无共同之点。“家庭手工”工业与“工厂”工业并不是隔绝的。“小商品生产底基本趋势是在于资本主义底发展,特别是在于工场手工业底形成,而工场手工业在我们眼中是极其迅速地成长为大机器工业。”俄国大工业是在发展着。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创造了巨大的并且日益扩展的生产资料市场,从而也就发展了个人消费品市场,这就更进一步地扩张了国内市场。“木犁与打谷棒、水磨与手织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打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机的俄国。”这是眼前的事实,不管民粹派有怎样的“避免资本主义”的愿望!依据民粹派的见解,在俄国,无产阶级不会发展起来,无产阶级并不是主要的革命力量。但这也是极其悖谬的。由于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无产阶级也日益增长起来。从一八六五年到一八九○年,“资本主义大企业中的工人数目在二十五年中增加到两倍以上”。他们是历史上最革命的阶级。
在这部著作的最后一章中,列宁总结了前几章考察过的统计材料,着重地说明了关于国内市场形成过程的问题。列宁论证了商品流通的增长、工商业人口的增长、工厂的和工商业的小城市与村落的增长、人口流入城市的增长、雇佣劳动使用的增长、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等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国内市场之建立,是由于农业中与工业中资本主义底平行的发展,是由于一方面农村企业家与工业企业家阶级底形成,另方面农业雇佣工人与工业雇佣工人阶级底形成。”证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俄国经济事实的一致。
最后,列宁论证了国外市场的意义。他指出:资本主义必须有国外市场,但不是由于国内市场不能实现生产品,而是由于资本主义不能以不变的规模进行生产,它有无限扩张的倾向。加上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发展不平衡,更使猛烈发展中的部门不能等待旧有市场的扩大,而要求发展新市场。“因此,资本主义市场形成底过程表现着两方面,即是:资本主义之在深度上的发展,即现有的、一定的与闭关自守的领土内资本主义农业与资本主义工业之进一步的发展;资本主义之在广度上的发展,即资本主义统治范围之推广到新的领土内。”这也正是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势,它正在由本土扩展向边疆。
列宁在总结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后,说道:承认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和承认资本主义的消极和黑暗方面是一致的。
“资本主义底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的命题概括起来,这两个命题就是:社会劳动生产力底提高及其社会化。”资本主义破坏了自然经济的分散性,把小的地方市场汇合成为国家市场以至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在农业和工业中以生产集中代替了生产的分散;资本主义扫除了由以前经济制度产生的人格依存;资本主义造成了人口的流动性;资本主义经常减少农业人口的比例,增加了大工业中心;资本主义破坏了中世纪社会的狭隘的、地方的等级联合,推动着巨大的社会阶级的联合;资本主义通过上述旧经济结构的改变引起了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所有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自然,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平衡的、匀称的。繁荣时期为恐慌时期所代替,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相并行,社会性生产与私人占有形成尖锐的对立,它的进步和它的矛盾都说明它的历史过渡性质。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就在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创造条件,为更高级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作准备。
俄国在当时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了。但是,“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残存着这样繁多的古旧制度,这些古旧制度是与资本主义不相容的,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是使生产状况无限制地恶化的,而生产者‘不仅苦于资本主义,并且苦于资本主义底不足’”。这些古旧制度是什么呢?这些就是民粹派所歌颂咏叹的“农村公社”“国民生产”以及和它们密切相联的封建制度的残余。
一方面,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了,另一方面,封建残余又依然根深柢固。这就是当时俄国的经济基础。
列宁在本书第二版序言中说道:“在这个经济基础上,俄国革命不可避免地是资产阶级性的革命。”
民粹派否认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否认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尽管打着“社会主义”的幌子,事实上却是资产阶级自由派,作富农的代表,拥护着地主资产阶级的联盟。普列汉诺夫在其反民粹派的著作中,承认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承认俄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但他却得出错误的结论说: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具有领导作用,社会主义者必须拥护自由派。这样他就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
列宁根据深刻的经济分析,洞察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洞察农民的双重地位与双重作用——“它内部的所有主倾向与无产者倾向之对立”,洞察了俄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明确地指出:“在当前俄国革命经济基础上,俄国革命客观上可能有两种基本的发展路线和结局。……或者是地主土地占有制之主要部分与旧的‘上层建筑’之主要基础保存下来;由此就有自由君主派资产者与地主之压倒的作用,富农之迅速转向他们方面,农民群众之地位降落……。或者是地主土地占有制与有关的旧的‘上层建筑’底一切主要基础被破坏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群众具有压倒的作用而使动摇的或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中立起来;……由此就造成工人阶级进一步实现其真正和根本的社会主义改革任务之最有利的条件。”简单地说,就是:一条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妥协的改良主义道路,一条是工农联盟进行彻底的民主革命然后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列宁的天才预见,已为俄国历次革命所证实。俄国无产阶级依靠着工农联盟,已经经过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
× × ×
列宁这部天才的著作,对于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不论在过去或现在,都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也曾有过自己的“民粹主义”思想,“梦想在中国可以‘预防’资本主义,梦想在中国可以因其落后而比较易于进行‘社会革命’”。(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列宁的理论指示我们,这并不是“预防”资本主义,而是取消社会主义。中国的托洛茨基匪徒则硬说中国社会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了,因而说中国革命就应当从社会主义革命做起。列宁的理论更给这种“一次革命论”以毁灭性的打击。列宁认定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封建残余仍然存在,因而认定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性的革命。那么,资本主义发展更低、封建残余更强、又加上帝国主义统治的中国,怎样能够不从民族民主革命而从社会主义革命做起呢!托洛茨基匪徒是用他们的“社会主义革命”来取消民族民主革命。因此,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中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导下,已经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现在,中国革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即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我国当前所处的环境和十九世纪末叶的俄国当然不同。但列宁所分析的各种经济形态,以及各种经济形态在交互作用下发展的规律,还是摆在我们眼前的活生生的事实。因此,认真地学习“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我们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而斗争时,将会得到深刻的理论指示。
列宁这部天才的著作,与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样,是科学著作的最高典范。它是调查研究精神的典范,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中的一块光辉的纪念碑。这部著作已经经过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考验,历史证明了它是取之不尽的思想与智慧的源泉。
〔注〕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语,均系引自原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