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乘上技术引进“头班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3
第1版(要闻)
专栏:我看改革十八年

  乘上技术引进“头班车”
辽宁省大连液力机械总厂刘应诚
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厂封闭起来搞生产,多少年难以变样。一九六○年我进厂当工人时,国家拨款一百万元让我们搞无线电,厂房盖了一半,项目下马,五十万元打了水漂。“文革”中白白扔掉几百万元,只说是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四人帮”倒台时,经过二十多年折腾,工厂元气大伤,只能用落后的生产方式对付着混日子,虽然月月加班加点,可是劳动生产率却低得可怜,职工年平均工资只有五百五十元。那时我们厂有个顺口溜,叫做“门斜、房斜、人心斜”。
一九七八年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我们厂,国家批准我们乘上了技术引进的头班车。我厂先后从英国和原西德引进了液力传动先进技术。紧接着,上级又将我们厂列为“六五”期间国家级技术改造单位,拨款三百五十万元,建设了国家级的液力传动试验台、净化装配车间、动力车间、机械车间,购置了各式加工和检测设备。“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又批准科技贷款一千万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终于将我们厂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液力传动机械生产基地。
现在的大连液力机械总厂,真可谓人换精神厂换貌。伴随着改革十八年,我们厂建成了花园式工厂,已具备生产八千台(套)液力机械产品的能力,产品已从引进时的两个品种六个型号,发展至两大类十八个系列二十六个品种一百五十三个规格二百多个型号。据测算,我厂产品十八年来社会节能效益已超过二十多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已由引进初的四千元增长至现在的每人每年八万元。职工年收入也由五百五十元增长至一万元。我们厂的产品还出口东南亚、中亚和非洲地区。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我们厂精神文明也日新月异。最令我难忘的是攻克引进英国产品加工难关的那些日日夜夜。攻关组成员一连几个月吃住在厂里,终于做到当年引进当年出产品。后来,英国专家来厂,当看到我们用普通设备巧妙地铣出了这么复杂的工作轮时,惊奇地瞪大了眼睛,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中国工人了不起。
改革开放为我们厂赢得了发展的机会,也给我提供了用武之地。我不仅由一名工人成长为工程师,而且获得大连市自学成才奖。我先后完成产品设计二十多项、技改设计十多项。
回顾十八年的经历,我要说:是改革给我们企业注入了生命力,是改革给了我用武之地,没有改革就没有企业的今天,就没有我的今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