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联产承包让我们摆脱赤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3
第1版(要闻)
专栏:我看改革十八年

  联产承包让我们摆脱赤贫
湖北省鄂州市机电设备总公司 阮班富
我家地处贫困的鄂西北山区,我的父母并不愚笨,在旧社会都是读过私塾的人,父亲还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然而,从我记事时候起,家里就十分贫困。
由于幼时营养不良,我到现在体重也只在53公斤左右,胳臂还没有十几岁孩子的粗。直到进入县一中读书前,我没有穿过一条绒裤或夹裤。冬天,手、脚、耳朵长满了冻疮。我们那个自然村里,百余人没有一块手表,没有一架缝纫机或一辆自行车,没有一名大学生或中专生。
我读初二时,村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初三时,家里状况逐渐好转。此后,哥嫂和父母也就能咬咬牙供我到百里之外的县城、千里之外的大学读书了。
十八年的改革,我们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哥哥不仅建起了比我们小时候向往的乡、区办公楼还漂亮和气派的瓦房,而且家庭摆设不比城里一般家庭差,能在农村派上用场的家用电器也一应俱全。家里每年都有余粮,每年都要喂几头肥猪,还养了耕牛,这在改革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七八年前,我和哥哥一起到食品所去卖猪,食品所每斤只给五角八分钱,为了不误我上学的路费,哥哥忍痛而卖。如今,活猪卖到三元、四元一斤,哥哥也要算算帐,有时遇到态度不好的贩子和商人,给十元八元也不卖。
我去年回家时,家里宰了两头猪,腊肉挂满了墙,圈里还有一头大的。我对哥哥说,现在,家里比我们两个本科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家庭生活还要富足,哥哥笑而不语。还是我们这百余人的小村子里,现在竟走出了三名大学生、两名中专生,家家都建了新房,我的堂兄还在县城买了房子,装了电话。
今天,虽然村里的集体经济依然十分薄弱,农民的负担依然是个沉重的话题,农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也需加强和改善,但联产承包责任制功不可没。它让我们村里的大多数人从赤贫中走了出来,把我的父老乡亲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且参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