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为了中老友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3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为了中老友谊
人民日报代表团
我们人民日报代表团,在老挝访问只有短暂的四天,但老挝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却令人难忘。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新闻文化部部长奥沙甘·坦马铁瓦在会见代表团时说:“我们任何时候都得到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你们短暂的访问不会看到很多东西,但是可以感受到老挝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感情,可以鼓舞老挝人民的意志。”
无论是在阳光灿烂的万象街头,还是在沙湾拿吉省风光如画的小镇;无论是从老挝党和政府高级官员的言语中,还是从老挝青年人的目光和笑容里,我们都感受到老挝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曾经担任过电视台台长的沙湾拿吉省新闻文化局局长本荣先生说:“老挝人民为中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每一项成就而感到鼓舞和自豪。老挝人民和青年特别喜欢观看有中国参加的国际体育比赛的电视节目。每当看到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夺得金牌,大家都欢呼雀跃,就像我们自己取得成绩一样。”
老挝人民对中国的深情,来自自己的切身感受。我们到沙湾拿吉省访问前不久,该省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损失惨重。在全省军民为重建家园艰苦奋斗的关键时刻,中国海南省在当地投资经营的好运卷烟厂和广东省投资的南海大酒店,都给予他们以无私的援助。在募集的6000万基普中,就有好运卷烟厂捐赠的1000万。当我们到好运卷烟厂访问时,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英三女士介绍说,海南省来老挝筹建烟厂时,开始并不顺利,节奏很慢。一向作风严谨、讲求效率的周英三不得不直接找到当时沙湾拿吉省的省长,并坦诚陈言,使这一项目得到了老挝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
这次救灾,好运卷烟厂的竭力捐助仅仅是一个方面。他们感到,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的素质。老挝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帮助老挝培养人才是对他们最好、最根本的支援。基于这种考虑,他们现在正筹备并着手开办农业样板区,开办农业技术学校,为老挝免费培养种植橡胶、烟草、甘蔗、蔬菜、水果和水产、畜牧业方面的人才,还要选拔优秀者送去中国深造。
坐落在青山之中的万荣水泥厂,是中国援建的工程。从工程设计到成套设备,从地质勘探到人员培训,全都由中方承担。由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使该工程提前三个月正式投产,被誉为“中老经济合作的典范”。中方厂长朱建钧告诉我们,中方生产经营承包还有一年时间,为按时把整个工厂移交给老方,他们现在正抓紧对老方人员的培训工作。他们开办了职工夜校,每周都用几个晚上的时间给老挝员工上技术课和管理课。
中国援老人员的真诚和实际行动,赢得了老挝人民的信赖和尊重。他们从心里把中国看作是老挝人民可靠的朋友。共同的理想目标,成功的经济合作,把中老两国人民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