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怎样讨论国家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4-14
第2版()
专栏:

怎样讨论国家计划
本报记者 安岗
现在各工厂正在讨论国家计划,根据哈尔滨各工厂情况,有的正在作讨论计划的准备工作,有的正在等待上级的计划,有的已经讨论了季度计划,个别工厂已讨论完国家计划。三月二十九日东北日报发表的“认真打破保守思想,保证今年工业生产计划的先进性”一文指出:“从东北各生产厂矿今年提出的全年计划初步指标来看……有不少工厂的计划指标(产量、质量、成本),都低于去年实际达到的水平。这是和总路线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文中要求各工厂在讨论国家计划的过程中继续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联系检查,批判保守思想,充分发动职工,深入生产过程调查发掘潜力,把某些落后的指标提高到先进的水平。
为什么指标订得低了呢?
随便你问这些企业的那一个领导者,他都可以举出若干理由,证明“低”的正确。同样地,你可以找到无数相互矛盾的事实来证明“低”的不正确。如果研究这个问题的基本教训,根据我在哈尔滨的观察,基本原因是在工厂编制初步计划时没有发扬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组织群众讨论,把每一个指标都按照国家总路线要求变为先进的指标。有些领导人认为:“低一点可以均衡”,“现在订得低一点,等到国家批准的计划交给群众讨论时再提高。”这是不妥当的。现在上级经济机关发出计划都比较晚,工厂等计划发来后再组织自下而上的讨论,整个第二季度就被淹没在“讨论”的大海中。很多的生产工作只好集中在第三第四季度去突击,造成了生产上极大的不均衡的局面。
苏联企业讨论计划的情况是怎样呢?据苏联专家谈:在苏联,工厂制订和批准生产财务计划一般都在年度以前。工厂在秋季就编制来年的生产财务计划,编制过程中就发动工人讨论,工厂编制的来年计划一般以不低于本年九、十月份的定额为依据,经过群众讨论后,制订出先进的计划。等到国家批准下来,就不需要再重新讨论,而是把重点放在发动职工提保证条件和措施,订迎接计划(即我国的增产节约计划)和开展竞赛了。苏联工厂非常重视在编制计划中组织工人讨论,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向国家提出的是先进的合理的计划,同时,也使讨论计划的工作不致拖到来年,影响完成计划和开展竞赛。
现在我们各个工厂都是等待上级批准计划后,再组织工人讨论。中长铁路时期(即指中长铁路中苏共管时期,下同)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也是如此,但他们对于组织群众系统讨论国家批准的计划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现特参照各地需要,提出一些值得参考和学习的问题。
目的何在?
我们各工厂把计划交给工人讨论时,经常提出的口号是“找窍门,挖潜力”,“深挖细找”,这是对的。但有些地方只注意了发动工人找窍门,满足于找出来的窍门数字。却没有引导职工认真学习计划本身的内容,结果是“窍门千千万,计划完不成”。中长铁路时期,讨论国家计划首先是让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职员了解计划的意义、内容,计划的工作量(包括数量、质量),反复地向职工交代国家交给的生产任务,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使工人知道自己在共同任务中所担负的具体任务。每个人不论职责大小,都明白自己在完成国家任务中应尽的责任,自觉地想办法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交给的计划,同时由于知道了总的计划内容,在执行国家任务中,各部门、车间、工段、小组都能够在共同目标下加强相互联系。讨论计划是一个严重的政治工作。中长铁路时期,工厂在讨论计划时,特别注意在职工中树立完成国家任务的整体观念。我们很多工厂不能全面完成任务,并不是由于每一个部门工作都不好,常常是一个部门,一个小组甚至一个人完不成计划就影响了整个国家计划的完成,这种事实是很多的。譬如铸工、锻冶车间按吨数都完成了计划,按品种却没有完成,可是装配车间要的是品种而不是吨数,表面看来,铸工、锻冶车间是完成了计划,实际上由于品种计划没完成就破坏了整个企业计划的完成。在制造机器时要用轴承轴瓦,一个轴承轴瓦制作得不好,到了机器装好试运转时才发现有毛病,只得重新刮、研或换新的。这个返工似乎很小,但因要把整个机器拆开,往往影响产品不能按计划日期出厂。职工讨论计划时,不能降低计划,更不能要价还价,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人都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为保证超额完成国家任务提出自己的条件和措施,互相协助,争取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和指标。
讨论什么?
讨论什么?谁都知道,是讨论计划。但,有不少工厂却只是笼统地提“发动大家讨论计划”,把计划发到车间科室去讨论,领导干部却是在一旁听汇报。中长铁路时期的经验是更进了一步。他们要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参加讨论。讨论的方式是自上而下,先干部,后工人。
讨论一般分三类:第一类是工厂厂部领导干部及党、工会、青年团领导干部在一起全面讨论计划。首先由计划科长和总会计对国家计划逐节逐条作详细的解说(计划科长和总会计要对计划大小细节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根据他们的介绍,大家按照计划书逐章逐节地进行讨论,提出各种保证实现计划的措施;第二类是以车间为单位,由车间领导干部(包括车间主任,工程技术人员,经济计划员,会计员,党、工会、青年团干部)讨论,车间经济计划员、会计员作计划报告,在讨论本车间计划时要逐条逐项研究,越具体越好,以上是领导干部的讨论。领导干部讨论得深刻、细致,才能作到心中有数,领导工人讨论计划。有些工厂讨论计划工作陷于自流,主要原因就是领导干部没有对计划作认真的讨论。第三类是组织工人讨论,在车间工人大会上由车间主任详细介绍总的生产财务计划和车间生产财务计划。中长铁路时期工厂已有各种消耗定额,因此,工人讨论生产计划时,可以按各项费用、产品分别讨论各项消耗定额(如劳动力、材料、燃料、电力及其他消耗定额),保证新的定额一定低于原有的定额标准。如果车间小组没有定额,也可以组织工人讨论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经费,提高质量,减少支出。在讨论计划中,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倾听和接受工人的意见,苏联专家说:“对工人所提的意见不论大小都要全部记录下来。领导者要十分重视每一个那怕是很小但是有益的意见,要迅速地接受并组织实现,不但要实现,而且要实现得越快越好。”拖拖拉拉不处理,就是打击工人的热情,领导上接受和实现了工人小的建议,工人就会动脑筋把更大更好的意见提出来。工人提的建议越多,领导上认真分析研究,就会找到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窍门和关键。
讨论的步骤
现在很多工厂在讨论计划时提出一个口号叫做“科室人员下车间”,这句话本来是不错的。中长铁路时期,苏联专家一到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就提出要科室人员面向车间。一切科室工作都以车间生产作为自己工作的对象。当时有位职员天天伏在桌子上办公文,车间有紧急事要他解决,他说:“忙的要死,下不去。”一位苏联专家(科长)帮助他把公文锁在抽屉里,请他下去呼吸生产的空气。过去技术人员不下车间,苏联专家布置的改造技术作业过程方案就规定要技术人员不是坐在屋里望天花板想图样,而是到车间去同工人结合在一起,考察工人的生产动作,总结工人的劳动经验并把它提高到先进的工作方法的水平。科室的工作要经年不断地把根子扎到车间,同工人日常的生产劳动相结合。可是,有些工厂到了讨论计划时候,发现材料不够,才临时派科室人员下车间去查定,科室的工作人员都跑到车间去帮助工作,就不可能充分地讨论国家计划和每个科在完成国家计划中的工作,这就会使科室在一年的工作中成为一个薄弱环节。科室讨论国家计划非常重要,例如设备科除讨论和研究全厂总的生产任务,总的工作量外,还应更详细地讨论投资计划和大修计划;会计科人员除讨论工厂总的生产任务外,还应仔细讨论财务收支计划,产品销售计划和产品间接费预算计划,科室对国家计划讨论得不好,一定会影响工厂全面完成全年计划。
讨论计划一定要有步骤地进行。据苏联专家谈,中长铁路时期工厂讨论国家计划的步骤是:
第一步、首先各科详细研究与本科有关的计划部分,讨论具体的行动计划。
第二步、各科根据工厂总的计划,拟出与本科有关的各个车间的计划。在苏联工厂编制车间计划时,一定要包括这个车间的项目别、产品别、消耗定额及其他各项间接费定额。目前有些工厂没有这样定额,也应制订近似的或根据过去统计材料订出概略的定额,使车间有奋斗目标。
第三步、由经济计划科汇总各科所拟定的与本科有关的车间计划,作出全厂总的车间计划。再与国家批准的计划指标核对,车间的计划一定较国家批准的计划高一些。在苏联来说,不允许各车间的计划比国家批准的计划低。
经济计划科根据各科提出的资料,汇总工厂总的计划时,一定要吸收各车间经济计划员参加。因为:一、车间经济计划员对车间情况了解的透彻,有些情况是经济计划科看不到的。二、各车间经济计划员帮助经济计划科编制总的车间计划,就能使总的计划迅速下达车间,不致耽误时间。三、车间经济计划员参加了总的计划编制和研究工作,同时也参加了本车间的计划编制和研究工作,他们充分了解了计划的内容,因而便于向本车间下达计划。
第四步、组织车间干部学习工厂发下来的车间计划,参加研究的人不要太多,应由车间主任、副主任、各领工员(工长)、工程技术人员及会计人员参加。由经济计划员来领导学习研究,为什么由经济计划员来领导学习研究呢?因为他参加了总的计划编制,了解了本车间计划内容。车间干部在讨论计划中,要作出为完成本车间计划的总措施,另外要分劈出车间的小组计划。
第五步、编制各工段计划,要根据车间计划来编制,在编制小组计划时要由车间主任或副主任及有关的领工员和某些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第六步、小组工人学习本组计划时,由本组领工员来领导学习。车间经济计划员、工程技术人员来帮助工人学习。经济计划员要参加最主要的工段,各个小组可由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参加。
各组工人确实明白了计划内容,就开始讨论计划。主要讨论:用什么办法完成计划;怎样配备劳动力;用什么办法可以超额完成计划,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拟定出比工厂要求的任务为高的计划。
第七步、各工段讨论计划后,就要把各工段计划和提出的保证条件,汇总成为车间总的计划。这项工作由车间正、副主任、各领工员、工程技术人员、经济计划员、会计人员等负责汇总。
第八步、召开车间工人大会,在车间会议上通过所汇总的车间计划。提出车间的保证措施和增产节约计划。
第九步、各车间将车间增产节约计划,提交给经济计划科,由经济计划科汇总,厂部领导干部进行讨论研究,提出全厂保证条件,全厂措施和全厂的增产节约计划。
第十步、召开全厂大会,通过和补充全厂的保证条件和增产节约计划。
计划审查的次序是:各个小组将讨论计划的结果,提交车间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会由车间正、副主任,党、工会、青年团负责人,车间经济计划员,主任会计员参加,小组计划经车间审查委员会汇总审查后交经济计划科,经济计划科汇总后交厂部审查委员会。厂部审查委员会由厂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团委书记、经济计划科长、会计科长、生产调度科长等人组成,必要时,其他科长和有关人员也参加。
小组、车间、厂部订的计划内容是有区别的:小组的计划具体、细致;车间的计划只汇总本车间完成计划的主要方法,保证条件;厂部的计划则包括主要指标、项目、措施。
按照以上次序进行讨论,好处很多。第一、从上到下有领导地进行讨论,在车间讨论前,就由科室作了周密的准备工作,给车间员工讨论提供了细致的资料,这样使车间讨论不致形成自流,也节省了工人讨论的时间。第二、科室、车间以国家计划为基础,详细讨论,研究本部门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来保证完成,汇总后,就成了一个全厂性的详细的行动计划;第三、由厂部经济计划科和车间经济计划员主持学习,可以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了解计划的内容及指标,学习后,才讨论怎样干,这就防止了盲目的不着边际的漫谈;第四、把每一小组的保证条件、车间保证措施集中起来作出全厂保证措施,并号召展开竞赛,实现保证条件,这就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了领导与群众的结合。
党的作用
党组织在讨论计划中要按照上述列举的每一步骤从政治上进行保证和监督。在保证方面,党组织的责任主要是在党内外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保证开好一系列讨论计划的会议,动员职工提出保证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条件和措施。在讨论计划时,党和工会要发扬先进思想,表扬先进人物,清除可能发生的各种思想障碍,动员组织群众找窍门,挖潜力,积极提出超额完成计划的办法。党组织不能满足于完成计划的数字,因为,完成计划是每个人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党组织要仔细研究分析工厂还存在的各种潜力,鼓励工人自觉地提高增产节约计划
(苏联称之为迎接计划,即除完成国家任务外超额完成的计划)。
中长铁路时期,铁道部命令工厂制造重型车。当时工厂困难很大,工人都没有做过新造车,设备也不齐全。工厂苏中两国领导同志在这一艰巨任务面前,没有提出任何困难,而是把上级交给的任务当作最崇高的荣誉接受下来。他们把任务按照上述步骤提交群众讨论。职工最后提的保证条件和措施不但可以全部完成制造重型车的任务,而且还要多做二十辆,结果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一九五三年职工讨论铁道部给工厂生产任务总产值后,提出比国家计划增加了六百八十亿元的总产值计划。这种增产节约的计划不是凭空提的,而是按产品品种提出具体数量,并按铁道部规定的定额标准提出压缩各项消耗定额的办法,因此,是有把握完成的。上级曾给这个工厂增加了年度计划外的新任务,厂部有关科室害怕完不成任务,提出增加人的计划,领导上把计划提交工人讨论,工人提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措施,保证在不增加人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党的作用是具体的和现实的,群众提出的计划越实际、具体、先进,这就标志着党的工作深入和有力。
党组织在讨论计划中要坚持正确原则,从政治上进行监督,随时纠正偏向。最重要的是监督行政部门正确地对待工人的各种倡议和意见。如发现有对工人意见置之不理或是处理上拖拖拉拉现象,就要及时提出批评和纠正,这对于提高群众在讨论计划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讨论计划中,可能有人提出盲目的、没有条件完成的冒进计划。党组织一面要向群众宣传那些实际的,合理的计划,使大家明白提高计划一定要有根据而不能单靠主观愿望,另一方面,要认真耐心地说服教育提冒进计划的人,指出他的计划没有实在的根据,帮助他提出合理的计划,对于一切不从实际出发提高计划的现象,都要及时制止。否则党在政治上就会变成尾巴主义,但在说服时要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不能用粗暴的方法,千万不要给群众的积极性泼冷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