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当个好“挑夫”——湖北省监利县委书记张琼江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0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当个好“挑夫”
——湖北省监利县委书记张琼江一席谈
本报记者杜若原
张琼江,50岁。曾任湖北省天门市委副书记、监利县委副书记,1992年6月任监利县委书记。高级经济师,著有《农业大县的改革与发展》一书。
我在县级干部这个岗位上干了多年,尝遍酸甜苦辣。当县委书记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当个“挑夫”:一头担着党和政府的重托,一头载着群众的希冀。千钧压身,不敢稍有懈怠。
监利是个农业大县,对国家贡献很大。但10多年来,却一直陷于“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困境。前些年粮贱时,农民不愿种粮食,可国家又需要粮食。怎么办?
我当县委书记后,提出把监利由粮食大县转变为优质粮、多种经营和农副产品加工大县的奋斗目标,埋头抓了几年,收到显著效果。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大调整后,监利成了优质粮棉油大县,多种经营形成10大基地。以杨树为例,我们下功夫栽了3年,发展到7万亩面积。过去农民拿它当柴烧,现在卖到木业公司加工出口板材,每立方米值450元。农民仓里有粮,手中有钱,安居乐业。
我常常琢磨,干部干部,“干”字就像天平,干部就应该是一座天平。作为县委书记,如果不考虑国家利益,便没有党性;不考虑群众利益,国家利益又从何谈起?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把工作出发点放在帮助群众致富奔小康上,才能兼顾。
譬如农民负担。据我调查,农民加重的负担,大多用于集资建学校,修公路,办企业去了。就农民来说,虽然温饱已经解决,但口袋里的钱并不多;对地方政府而言,又急待改变教育、交通等方面的落后状况。既要吃饭,又要建设,如何协调这个矛盾?我以为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可好大喜功。
心里有群众,遇事、决策从群众着眼,这是领导干部最宝贵的品质。为了保持这份朴实,我卷起裤腿帮农民犁田,种树,植棉。一身泥一身汗,心里却十分充实。
当个好“挑夫”,吃透上级精神,洞悉百姓艰辛,而后方有党性,有良心;对待工作才能实事求是,这时候个人得失则显得微乎其微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