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小寨半年生产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9-08
第2版()
专栏:

  小寨半年生产成绩
李庄
小寨是鸡泽土地改革比较彻底的村子,每个农民都有了四·三五亩土地,今年农业普遍作到精耕细作,早苗都锄过四遍,晚苗也锄过了三遍,棉花锄过六、七遍,副业收入春三月即有二百三十九万元又四万七千多斤米。虽然该村劳力较缺(每个劳力要种十八·七亩土地),上半年参战又用了一千个工,但在现在算起来,全村仍可作到“耕三余一”。半年还添了十三个牲口,加上原有的二十一个,已作到“顷地一牛”。
互助组和生产委员会,使该村得到了这样的成绩:
(一)
小寨年来就有一种互助组织:三、四户亲友邻居自行结合起来,伙喂一条牲口犁地,或秋收时互相“帮忙”,不计工,吃亏占便宜都不计较,大家对心思。所以虽无固定形式,相沿却也很久。去年春天领导上号召大家“组织起来”,象其他新区一样,农民硬凑了十几组,自愿与等价问题没有解决,结果大部分垮台。但去年牲口极缺,靠互助才翻了地,这点好处对农民们的印象是很深的。
去年农民们初步翻了身,土地多了,困难也多了,牲口缺农具缺,过去腾出劳力可以作些小买卖贴补贴补,今年腾不出了,领导上抓紧农民这种心理,号召用互助的方法增加生产,解决这些困难。在翻身庆祝会、农会……中,广泛宣传互助的好处,介绍其他地区的办法,特别提出要自愿。干部又分片动员,帮助七十八个农家订了生产计划,这些计划都说明“不互助不行”。在大家对互助议论纷纷的时候,农会主席董兰章找了几个翻身户,结成一个组,你卖几斗粮食,我卖几斗粮食,又向合作社借了些钱,买到一牛、一驴,由一人犁地,其余都去淋盐,淋盐收入很快,就能还清借款。大家看着互助真好,又经干部串连都自找对象,组织起来,最后剩下军属孤寡及合作社的干部,他们劳力缺乏,大家不愿和他们互助。
领导上这时号召群众优待军属、照顾孤寡、照顾社干,说明不和军属互助,也得出代耕粮,和军属互助,对自己有好处。经全村群众讨论,决定军属每个劳力自种十五亩,其余代耕,无劳力者全代耕,组员得工票全村还粮。实行这种办法以后,证明很好。代耕者对军属生产负责,记工简单,又可避免因临时代耕而打乱小组的生产计划。脱离生产的合作社干部,自己组成一组,抽两个人变工种地,农忙时在不影响业务条件下,大家突击,整个合作社红利给他们分百分之三十五。老弱孤寡尽量和光棍汉组在一起,以作针线作饭的方法和他们变工。估计会有参战任务,民兵分散编入各组,以免影响生产。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互助组飞速发展,全村一百七十八户,入组者达一百七十六户,村干分头参加各组领导,而工作缺的工,由奖励粮偿付。
小寨互助组的另一特点是农副彻底结合,二十八个组有十八个实行这样的办法,忙时全搞农业,不忙时抽一部人搞副业,闲时全搞副业,副业赚的钱全部归组,超过农业劳动的价值时,分百分之六十的红利。妇女完全参加自己男人的互助组,农忙时下地,农闲时互助纺织,为了真正作到副业配合农业,并使每个人的特殊技术都有出路,许多组实行“副业贯串全年”方针。如董银科组,在春天农民缺菜时生豆芽,夏季卖油条,现正筹设染房,冬天准备磨豆腐,每个人都可分得副业红利,互助组更易巩固。
最初组织互助时,领导上虽然提倡自愿,却又强调“小租佃”,群众也说这是“彻底组”,这种舆论把一部分人糊糊涂涂的卷进来,“小租佃”一时占了大多数。但是时间久了,有些没有想通的人,对于这种形式逐渐感觉拘束、麻烦、吃亏、不对心思,到锄地时有些组垮了,有的不愿再干下去,也不愿提出散伙,怕人说落后,整个互助运动陷于停滞。领导上检讨了自己的急性与要求过高的毛病,马上就着手整顿。这次对于形式不加任何规定,愿意“小租佃”也好,愿意计工折工也好,愿意采用简单的“插犋”办法也好,由大家自由选择,以贯澈自愿的原则。又深入具体的帮助每个组总结互助成绩、清算帐目、解决现存问题。有些问题不大,自愿的重订了分数规定了民主制度,重新巩固起来了。对于实在不能继续互助下去的,则提出“自由跳组、重新结合”,说明跳组并不丢人,正是为了把互助搞好。农民们的心思被一语道破,马上又活跃起来,各找自己的新对象,最后重组了二十五个组,除一组两个尖头被孤立外,其余又都参加了互助,某些新组半个月内就添买了九头牛,证明比过去自愿多了。
(二)
开春住村干部考虑到村公所被许多事务事情(如支工、冬粮等)牵挂着,很难全力领导生产,乃商得全体群众同意,成立了专门领导这个工作的生产委员会,选举董同照、董兰章为正副主任。这两个人翻身前都是雇工,积极、公正、有丰富的种地知识,委员会领导各互助组小组长,五天汇报一次,那个组发生了问题,汇报后大家当时想法解决。例如吴清桂组最初因折工不公,几乎垮了台,委员会马上派人去重新帮助评定分数,这个组很快变成了一个模范组。群众没有集体计划生产的习惯,委员会先帮助几个组订出计划,号召大家学习,全村互助组很快都定了计划;群众反映无法买牛,委员会就和合作社商量,先借款给大家买牛,腾出刨地的人力淋盐,挣了钱还帐,三天增加了十几个牲口。
天旱了要打井,委员会变成临时打井委员会,按照地亩远近及现有互助组织,划分打井组,领导群众全力打井;群众怕花钱,委员会发动到厂里掀砖,统一购买材料,只请技术工人,粗活自己互助干。有些群众才分到井,没有组织没有浇地习惯,以致原有的十三眼井和六个新井,有的忙不过来,有的却闲着,委员会马上领导群众组织浇地组,选举井长,划分浇地区,集中使用牲口,使用水井昼夜不闲;有的农民分了靠井的地,没有辘轳,又不愿开口向别人借,委员会帮助借了,小水井也日夜动起来。全村利用旧井及新打的井,浇了七百零八亩地。
在突击下种以前,委员会就发动大家犁好地,磨好面,作好了一切准备;下了三指小雨,委员会里有经验的委员们,马上去验垧,看着可以出来,即号召大家抢种。说明“有钱买种无钱买垧”。开始好多农民都说不行,这时董兰章组全体动员,牲口和人都拉耧,两天种了三十亩,都出来了,其他人看着可以,都种起来,两天时间全村种了七百亩。农民有了这种新经验,以后下了小雨就抢种,小寨两千多亩秋苗,下种比其他各村都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