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浮来山下探刘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4
第4版(副刊)
专栏:江山万里行

  浮来山下探刘勰
缪俊杰
金秋十月,在遍地洒满阳光的季节,我随参加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五届年会的海内外学者,来到我国古典文艺理论的奠基人刘勰的故乡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探访了浮来山定林寺的刘勰故居。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位于莒县城西的浮来山,山高不盈数百米,但“山不高而秀,景不繁而奇”,特别是这里的定林寺曾经是刘勰大师晚年削发后遁迹之处,后人以“刘勰故居”名之,而盛传于世。
刘勰一生坎坷。《梁书·刘勰传》记叙了刘勰从起家、出仕、削发、校经,未期而卒的坎坷经历。过去,《文心雕龙》研究者认为,刘勰老死在钟山定林寺,从未回过故乡。而刘勰故乡莒县博物馆馆长、学者苏兆庆先生最近详细考证后,著文提出新说,认为“刘勰在钟山定林寺出家以后,稍事停留,念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之义,怀着孤苦无告的心情,潜归到了故籍东莞莒(即莒县),依浮来山定林寺而终老一生。”这种见解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认同。
据称,浮来山定林寺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寺内最古老的景观是一株树龄三千余年的银杏树。此树高二十四点七米,干周十五点七米,至今枝叶扶苏,生机盎然,果实累累,蔚为奇观。有“天下银杏第一树”之称,历代文人墨客争相赋诗称颂,其中一首云“大树龙盘会鲁侯,烟云如盖笼浮丘,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髻头,史载皇王已廿代,人经仙释几多流,看来古今皆成幻,独子长留伴客游。”近些年来,山东日照市和莒县有关方面拨出专款,把定林寺修葺一新,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供游人瞻仰观赏。定林寺整个建筑以“大雄宝殿”、“校经楼”、“三教堂”为主体,西厢建有配殿,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依山面水,气势巍然,殿宇轩敞疏朗,古朴幽雅。寺中心一幢二层楼阁,是当年刘勰“校经楼”,一九六二年为纪念刘勰《文心雕龙》成书一千四百六十周年,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校经楼”、“文心亭”六字,分别勒石作额,立碑以志。当年的“校经楼”现在成了“刘勰研究资料中心”,海内外学者纷纷捐赠自己的著作、论文,以丰富这个研究中心的馆藏。在这个“研究资料中心”的揭牌仪式上,日照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连成同志说:刘勰清贫苦读,奋斗一生,书就《文心雕龙》这部光辉著作,为中华民族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作为故乡人民,理应学习弘扬,从各方面支持龙学研究,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著名龙学专家张少康、张文勋等教授,对进一步推动龙学研究的深入、提高和普及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从而使这次文心雕龙学会年会,成为一次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学术研究的盛会。
刘勰已经故去一千多年了,但是这位与西方的亚里士多德齐名,曾经创造过理论奇迹的文学泰斗,他所栽种的“理论之树”,犹如定林寺的千年银杏一样,叶茂常青。海内外学子来此一游,也是对这位故人的一次探访和神交。这次探访的印象将长久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