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咱连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4
第4版(副刊)
专栏:

  咱连的故事
缪青民徐伟文并摄影
11月11日晚,北京军区第一通信总站女兵六连俱乐部内不时传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官兵们正围坐在电视机前兴致勃勃地观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她们自编、自演的专题文艺晚会《咱连的故事》。这台晚会是六连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而编排的,她们先后在北京军区机关大礼堂演出三场,以鲜明的主题,清新的创意,朴实的兵味,赢得了赞扬。第一通信总站六连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军文化建设先进单位,1990年参加全国群众歌咏比赛获得特别奖,1995年参加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歌咏比赛获一等奖。今年8月份,她们又以一曲《女兵》捧回了“1996年全军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的金杯,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八一心连心”文艺晚会。
六连是清一色的女兵,能说、会唱、会拉、会跳的不少,要说组织台晚会,一凑就齐了。指导员张红想,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要通过文艺演出活动使大家对长征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她们发动战士创作节目,这些平常坐惯机台、戴惯耳机的姑娘们拿起了笔,以自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编写心中的故事。战士朱宁送来了在雪山草地上与老红军的对话;李杨、朱红将连队“背号码比赛”编成了快板书;几个舞蹈骨干认为连队每月的“生日晚会”是个很好的素材,于是和老师一道编成了舞蹈;小胖子高颖和班长王凤荣将连队组织进行的“新形势下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大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改成了相声;一分队和二分队还将连队举办的“长征对联比赛”搬上舞台。有的还把自己在部队的成长过程编成小段。一周内连队就收到创作节目40份,建议20多条。
纪实小品《雨夜交班》(见下图)情真意切,十分感人,6名女兵全身心投入,演一次哭一次,就是在排练时也难以控制。哭得最多的是老兵曲妍,第一次排练的时候,刚喊一声“大妈”就哭了,结果闹得大家一个上午没再排练。在连队驻地附近,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张大娘,六连十五年如一日地照顾她的生活,每年新兵来队,老兵退役,都要到大娘家交接班。曲妍当新兵的时候,就由班长带着来到了张大娘家,她每周打扫两次卫生,给大娘送包子、饺子,洗衣,送药。去年春天她和高颖一起用三轮车拉着大娘到了八大处公园看风景。转眼三年过去了,今年曲妍已服役期满,演出时触景生情,所以实在控制不住了。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