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印度摄影家看西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5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印度摄影家看西藏
本报驻印度记者李景卫
“西藏是许多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也是值得亲眼目睹的美丽河山。关于西藏人民的生活,我不想一开始就过多评价,看了影片后由你们自己评说。”印度国家电视台评论员、电影制片人兼摄影家萨文德先生,在印度国际中心礼堂向印度和来自其他国家驻印机构的观众一边放映他在西藏拍摄的录像片,一边介绍他在西藏的耳闻目睹。
萨文德先生曾于1993年访问过西藏。那里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在印度时,他经常听到人们说西藏贫穷、落后。有些人甚至说,西藏人民没有自由、汉藏两个民族关系十分紧张等等。他觉得许多人对西藏太不了解,脑子里装的都是些道听途说的东西,非常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的真实情况。于是,今年7月他带上摄像机,开始了第二次中国西藏之行。在西藏,萨文德先生一行深入城市和农村,进行实地拍摄。今天,他现身说法,介绍西藏人民的真实生活。
这部片名为《西藏之行》的影片,开头是一组拉萨机场的镜头。现代化的机场呈现在观众眼前,大型客机缓缓降落在跑道上,中外游客面带笑容走出机场,高高兴兴地奔赴每一个美丽的景点。萨文德在影片中解释说,中国政府和西藏人民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到西藏观光游览,看看今日西藏所发生的变化。
随着镜头的移动,观众被带进西藏大学。现代化的高等学府气势恢宏,穿着时髦的大学生们正在刻苦攻读,艺术系的学生们身披白纱,翩翩起舞,展示她们愉快的校园生活。走出西藏大学,观众又随镜头攀上矗立在布达拉山顶的布达拉宫。这个西藏历史上的政治、宗教活动中心正以崭新的风姿迎接五洲游客。萨文德说,为了保护西藏人民的历史文化遗产,满足西藏人民宗教生活的需要,中国政府于1989年10月开始,用了五年时间将布达拉宫修葺一新。除装饰所用的黄金和白银外,中央政府拨款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修缮工程。望着那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萨文德不禁赞叹:“真是人类文明的骄傲!”
萨文德说:“外国游客在西藏非常自由。他们可以跟任何人接触。”话音刚落,观众便看到银幕上他和当地群众相互交谈,同西方国家的游客交换对西藏的看法,并同解放军战士紧紧握手,热情谈话。他向观众介绍说,“在西藏的解放军战士非常尊重当地人民的习俗,同群众亲如一家。当花枝招展的姑娘们走过解放军战士面前时,没有任何人对她们起哄、吹口哨。这在其他国家是难得的现象”。影片还特地通过汉藏通婚的两个家庭的一组特写介绍了汉、藏两个民族紧密团结,共同建设西藏的动人故事。在拉萨市内的一位普通居民家里,人们看到房屋宽敞整洁,室内生活用具和生活必需品应有尽有。全家男女老少喜气洋洋,以丰盛的菜肴热情招待这位来自远方的客人。
拍摄到这里,萨文德本打算收镜小憩。可他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光在拉萨城内拍居民家庭不能全面反映西藏人民的生活。他决定到农村牧区随意选一两个牧民家庭,看看他们的生活境况。汽车在拉萨郊外的公路上疾驰。突然间,他请司机就地停车,并指挥助手:“开机拍摄!”他走下汽车,迈进一户牧民的门槛。摄入镜头的这个牧民家庭,可以说是丰衣足食。
在影片中,萨文德还不时带给观众一组组西藏的青山秀水,他在影片放映结束后说:“西藏的山美、水美。西藏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没有饥饿。他们喜气洋洋,心里没有压力,过着自由、平等、祥和的生活。这就是今天的西藏。应该给中国政府打满分!”
影片所反映的事实获得了全场观众的认可。大家对萨文德先生对西藏现状所作的内容详实的记录和生动的解说报以热烈的掌声。(本报新德里11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