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结构调整财路大开——山东冠县靠农业富民富县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5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结构调整财路大开
——山东冠县靠农业富民富县纪实
司印居
靠农业能不能富民富县?这是许多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面临的共同问题。山东省冠县,这个拥有73万人口的农业县,以自己的实践作出了回答。1995年全县农业总收入9.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2元,存款余额达11亿元;今年1月至10月,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储蓄余额又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37%和50%。
冠县的发展,靠的是什么?
冠县县委书记潘太银说,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一变,财路大开;冠县最大的产业是农业,富民富县的重要支柱产业还是农业。
转变农业发展战略——西部花生东部莲,黄河故道建果园,家家户户搞饲养,城区周围抓菜篮
地处鲁西平原上的冠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说起来拥有170多万亩广阔土地,可是地上无山,地下无矿,90%以上村庄没有工业,靠传统的粮棉生产维持生计,县属企业盈利寥寥无几。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要大办工业,步履艰难;靠单一的粮棉生产,实现小康目标,前景黯淡。
1993年初春,一份调查报告摆在了刚上任不久的县委书记潘太银的案头:1990年以来,全县粮食平均亩产750公斤、棉花60公斤,每亩粮棉田平均纯收入却比三年前降低了近100元,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最后的收益还不如经商户一个月的收入,这无论怎么说也是不正常的。
冠县加快经济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带着这个疑问,县党政领导走村入户,对人均收入过千元的20个村庄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多是靠发展高效农业致富的。地处黄河故道中心的清水镇刘屯村,一手抓林果,一手抓畜牧业,近五年来,人均纯收入一直在4000元以上。由此,他们的思路清晰了:冠县几十万亩荒地尚未开垦,适宜发展以林果、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另外,冠县是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县,草多、叶子多,发展以食草为主的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当务之急,必须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于是,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西部花生东部莲,黄河故道建果园,家家户户搞饲养,城区周围抓菜篮”的发展战略,并把林果、畜牧、蔬菜作为重中之重。围绕这一思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很快在冠县形成燎原之势。
巧做土地新文章——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既高产又高效
这个县在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中,提出了“四大转变”:生态林向经济林转变;单一粮棉型向多种经营主导型转变;畜牧业由分散养殖、使役型向规模养殖、商品型转变;蔬菜生产由小而散、“大路”菜向区域种植、规模经营、高档菜、淡季菜、精细菜转变,逐步建成林果、畜牧、花生、蔬菜等十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他们进一步明晰了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把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把沙碱荒地承包期定到50年到70年,并与农民签订了承包合同。同时放权于农民,宜果则果,宜养则养,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政策对了头,农民有劲头。全县很快建成了鸭梨、苹果等四大生产基地,涌现出5个蔬菜、林果、畜禽饲养专业乡,涌现各类专业村108个,专业户1万多家。全县22个乡镇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各具特色的产业开发带,为农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面积推行了优化种植模式。该县根据果林、农作物不同特点,科学地实行间作、混作、轮作、套种等种植模式,形成了多种作物的立体种植,达到了一年三收;复种指数接近200%;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比由过去的6∶4调整为4∶6。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
拉起一条产业链——龙头摆动,农业发展,农工互补,共同前进,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生产格局
“市场牵龙头,龙头企业带基地,生产基地连农户,逐步把龙头伸向国内外,龙尾摆到千万家。”这是这个县在农业产业化实践中摸索出的新经验。他们围绕主导产业,培植龙头产业:以27座恒温库和桐杨木拼板厂为龙头,带动起果品生产、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农田林网化的发展;以畜禽开发公司、肉联厂和皮毛加工厂为龙头,带动畜牧业的发展;以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带动了蔬菜业的发展。龙头企业有效地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商品市场连接起来,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格局。桐杨木拼板厂不仅促进了全县林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500多处木材加工厂和小作坊。这个县每年间伐成材林木3万立方米,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
农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农业及其加工业的良性循环。种植业、林果业及由此带动的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业,培育了“农”字号加工业;加工业既使种、养业增值,又“反哺”种、养业,构成了冠县立体农业的框架,使全县农村产业结构朝着多品种、优质化、高档次、高效益发展。目前,全县花生、果树、蔬菜、畜禽四项总收入达到12亿元,人均占有1600多元,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三年多的改革探索,使冠县形成了群龙起舞、万马奔腾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新格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