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挤干水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5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挤干水分
张曙文
笔者有一位当村民组长的表弟。日前,他告诉我,他所在的某村尚未开展统计年报工作,今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早已被内定为1800元。问及实际收入情况,这位村民组长认真测算了一会儿,然后,表情十分严肃地说:“最多超不过1200元。”
应该说,这些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收入在逐年增加,这是事实,但一些地方出现了随意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情况,这也是事实。造成农民收入“掺水”的原因在于:少数干部好大喜功。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在原地踏步,别说在领导面前不好交差,就连自己也过意不去。于是,在统计年报数据时,就来了个统计加估计。这是其一。其二,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并明确规定:乡统筹、村提留,以乡(镇)为单位,不得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上面框框已定,哪里挖掘潜力?只有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统筹、提留才能“水涨船高”;再说,上级在考核干部政绩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往往被作为一项硬指标。夸大人均纯收入,既能显示政绩,又能捞到实惠,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在一些人那里,人均纯收入成了一条拉不断的橡皮筋,被越扯越长。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报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加重农民负担的直接源头,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1996年农村经济统计年报工作已经开始。诚望各地农村干部摆脱名缰利锁,如实地做好今年的统计年报工作;上级领导考查干部时,也应该深入农村,多作调查研究,切莫以数字论英雄。只有大家都这样做了,“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水分才有可能被挤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