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忠诚的人民公仆——纪念胡锡奎同志百年诞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5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忠诚的人民公仆
——纪念胡锡奎同志百年诞辰
刘澜涛李葆华李运昌聂真
今年11月7日是党的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胡锡奎同志100周年诞辰。胡锡奎生于湖北孝感,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68年1月遭康生、“四人帮”逮捕入狱,1970年10月23日被迫害含恨逝世。197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给予平反昭雪。
胡锡奎同志的一生,是为人民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忠诚奋斗的一生。他在国统区担任过中共北平、天津、唐山等城市地下党委书记;在解放区,担任过中共冀热辽特委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宣传部长、冀察热辽分局社会部长和热河省省委书记。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被迫害前,担任中共西北局书记处书记。
铮铮铁骨
胡锡奎同志的共产主义信念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的,他在敌人的屠刀下表现出的英勇倔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叛徒的出卖,1931年他在北平被捕,直到1936年党组织营救出狱,共坐牢达五年半之久。被捕后,他受尽了折磨,经历了四次生死考验,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英勇气概。
被捕初期,由于叛徒出卖,敌人掌握了确实证据,他只好承认共产党员的身份,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在法庭上答辩。敌审判法官向他提出五个问题,他拒不回答。敌人气急败坏,把他打倒在地,他却轻蔑地抗议说:“你们有什么权利审问我;我死都不怕,还怕你们打吗?”敌人无计可施,就给他钉上了重镣。他虽身处险境,仍对难友进行革命气节和形势教育。他宣传红军活捉了国民党军师长张辉瓒,宣传粉碎了蒋介石对苏区的“围剿”。这些,被叛徒向敌人告了密。胡锡奎被提审了。在法庭上,他咬紧牙关、矢口否认。敌人叫来叛徒当面对质,他破口大骂叛徒无耻。敌人喝令打他200军棍,霎时棍如雨下,他瘦小的身躯被打得阵阵抽搐,昏死过去,但始终一字不吐。敌人给他加钉了双镣双铐,架着他一拐一拐地回监,一路上他没有呻吟,此时此刻,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伤痛,而是怎样千方百计保护同志。
他曾四次经受生死考验。第一次是在敌人打他200军棍之后的9月间。敌人把胡锡奎等29名共产党员从狱中提出,集中到院子里,叫他们悔过自首。没人自首,就给每人挂上了死刑白布条,照了相,装上囚车,宣布开赴“天桥”(刑场)。他们个个没有惧色,没有眼泪,视死如归。汽车开出,敌人知道恐吓失败,转向开赴海陆空军副总司令行营军法处,继续关押。
第二次是在1933年。敌人抛出了六个月审查一次的逼降花招。审查中,凡肯于自首的马上释放出狱;仍不自首反省的立即枪毙。第一次“审查”结束后,敌人挑出了胡锡奎等四人,说他们不仅不反省还在狱中“闹事”,宣布把他们押赴军法处枪毙。这次四人中有两人动摇了,自首出狱了。胡锡奎作好了慷慨就义的准备,还向另一位年轻的难友刘聚奎做思想工作,坚定了他的斗争意志。他们二人坚持斗争,敌人又失败了,毫无所获。只好又把他转押至草岚子监狱。
第三次是在草岚子监狱进行绝食斗争。1934年12月,狱中地下党支部为争取改善生活条件决定发动绝食斗争。胡锡奎瘦弱多病,但他谢绝了同志们的劝阻,毅然参加到绝食行列。几天之后,他全身浮肿,胃部阵阵痉挛,躺倒爬不起来,他仍咬牙坚持。到了第七天,他的心脏跳动已经很弱了,生命垂危。但他不获胜利绝不复食的信念矢志不移。最后,斗争终于胜利了。敌人给许多重病号换上了三斤重的轻镣,改善了伙食,允许看指定的书报。
第四次生死考验是1935年。敌人派特务伪装成犯人打进监狱,窃取了狱中地下党支部的若干活动情报。据此,敌人列出了薄一波、刘澜涛、胡锡奎等12人的死刑名单,报国民党中央,准备处死,这些同志得知后,毫无惧色,从容召开了支部会议,作出了今后如何斗争的安排,大家准备从容就义。所幸为当时的时局所迫,宪兵三团仓惶撤走,而未及执行,这批同志才幸免于难。
说来遗憾,公开拿枪的敌人未能征服铁骨铮铮的胡锡奎,隐藏到革命阵营内的敌人却把胡锡奎置于死地了。
尽人皆知,“四人帮”这伙穷凶极恶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谁敢于碰他们一碰,胡锡奎却“在太岁头上动土”。当造反派审问他的所谓61人叛徒集团的问题时,他严肃地反驳说:“我不是叛徒!”又问:“你不是谁是?”他义正词严地说:“王通才是叛徒!”王通者即陈伯达。情况报到了上边,“康办”立即下令,把胡锡奎同志逮捕关进秦城监狱。在狱中他受尽磨难,病入膏肓,含恨而去!
胡锡奎同志闯过了多次生死关,最后还是被“四人帮”整死了。他已长眠26年,但他的铮铮铁骨,将永垂青史。
忠诚公仆
胡锡奎同志一生都在不知疲倦地为人民而工作,堪称忠诚的人民公仆。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胡锡奎受党的委派,到冀东开展工作。先后担任京东和冀热边特委书记。
1938年2月,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指示晋察冀军区组织支队挺进冀东、热河,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以宋时轮、邓华为首的第四支队挺进冀东。为配合这一行动,胡锡奎和李运昌等深入农村和开滦矿区,组织农民工人,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开办游击训练班。先后组织了三次小规模游击战和开滦矿区三万五千人的大罢工。1938年夏、秋,胡锡奎与李运昌、李楚离、王仲华、周文彬等共同组织领导了冀东20个县和开滦矿区20多万人的抗日大暴动。暴动以后组成的冀东抗日联军(李运昌任司令员、胡锡奎任政治部主任即政委),在挺进冀东的八路军配合下,攻占了平谷、蓟县、玉田、乐亭、卢龙、迁安等县及开滦矿区,摧毁了日寇汉奸在冀东建立的伪军和伪组织,攻占了车站,破坏了北宁线铁路。
这次抗日大暴动,直接配合了保卫武汉的正面抗战,鼓舞了敌后广大人民,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为创建冀热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冀东暴动的声势威胁平津、震撼华北,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党中央在知道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后,立即电告冀东抗日联军:“中共中央和北方局以十万分的高兴庆祝抗日联军反日反汉奸起义的胜利。”
日寇投降后,胡锡奎奉命北上,担任新收复的热河省省委书记。那时承德市秩序很乱,我军、苏联红军、国民党支持的敌伪残余并存,夜晚市内还枪声不断。胡锡奎不理会个人安危,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只带一个警卫员就赶赴省委办公楼开始工作。人们既关心他的安全,也为他的无声的工作精神所感动。当时,热河各地国民党支持的伪军地主武装蜂起,残杀干部,砸我区政府,欺压人民,无恶不作,人民群众恨入骨髓。胡锡奎曾多次深入基层,向群众调查座谈,群众十分高兴同这位省委书记“拉家常”,积极反映意见和要求。经过调研,他提出了大胆发动群众清算复仇运动,消灭日寇汉奸势力。运动开展了,群情激愤,汉奸特务国民党反动势力受到了应有的惩处。人民扬眉吐气,政权巩固了。毛泽东主席立即抓住这一成功经验,他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中说:“最近热河省委的发动群众斗争的指示,可以应用于东北。”毛主席把胡锡奎创造的经验,作为巩固根据地的重要措施,推广到了整个东北。
1949年初,全国即将解放,大批旧政权职员和许多知识分子不适应新中国的需要、新中国的建立,又亟需大批干部。为此,中央决定把华北局党校改为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承担改造旧机关职员、培训新中国干部的责任。校长是刘澜涛,胡锡奎作为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在华北局领导下,亲自组织教学、思想改造各项工作。7月第一期1万多学员培训结束,他连续召开学员座谈会,广泛收集资料,研究分析经验教训,用了五个通宵,写出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教育情况及其主要经验》,经刘校长修改后上报给了中央。毛主席把这个报告批转到各中央局、省市,并批示:“刘澜涛、胡锡奎二同志写的该校对于1·2万新学生短期班的教育经验的总结转发给你们,请你们注意这种经验。假如你们同意的话,请将这个文件转发给你们所属的学校负责同志,并在党内刊物上发表,以资传播和仿效。我认为这个总结里所说的方针和方法是正确的。文件本身也是写得好的。”由于这一经验的批转,东北、华东、中南各地的人民革命大学相继建立,为新中国培训了大批干部。
应该说明,胡锡奎同志为人民革命需要而培训干部,是早已有之。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准备时期,他就亲自举办了抗日游击队的培训班,培训了很多领导骨干;1939年在晋察冀工作时,也曾亲自举办过短期培训班。都是他亲自编教材,并参与讲课。
更大规模地为人民革命事业的需要而培训人才,还是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校长的时期,历时13年,培养了本科、研究生、进修生5万多人。这些学员遍布神州大地,许多人成了地市以上的领导干部,也有的担任了中央和省市的主要领导。
胡锡奎同志时刻不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群众、武装群众。除了他亲自写文章、作报告外,勤于办刊物是他始终坚持的重要宣传手段。在办刊物中,他常常一篇一篇地审稿,从不马虎,这是领导干部很难做到的。
1926年,他在南京东南大学编辑出版了地下刊物《前进报》;1929年他在顺直省委创办了《北方红旗》;他被押于草岚子监狱时,还编辑了狱中的秘密刊物《红色十月》;1939年在北岳区党委负责主编了机关刊物《战线》,并兼任过《晋察冀日报》社长;1949年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虽然短暂,他还是创办了校刊《熔炉》,配合推动了学员的思想改造;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创办了《人民大学周报》,继而创办了《教学与研究》杂志,且每期亲自审稿。这个理论刊物,名扬国内外,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总结推广办学经验方面,曾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适应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胡锡奎同志历来注意自己的学习提高。他可以称得上“活到老、学到老”。从青年时代起,他就认真攻读马列主义,不但撰写文章,写文章又从来不叫“秘书代劳”。他年及花甲,依然早五六点起床读书,甚至还常常朗读俄文版的《联共(布)党史》,借以提高外文水平。
胡锡奎的一生是忘我工作的一生。人们很少见到他哪一天专门休息。他不休息,秘书和周围有关的同志,常常在非公时间被叫去交待工作。开始人们觉得不习惯,时间长了,看到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就受到了无声的教育。
胡锡奎不愧是忠诚的人民公仆。
党员楷模
胡锡奎同志执行党的决议从不打折扣,不论在国统区还是解放区,以至在敌人监狱中,都是党叫干啥就干啥。几十年中,工作职位、工作地区不时变动,升也好,降也好,他从无怨言。在人民大学工作时,北京市许多领导干部曾是他的部下,但他同样尊重,表现了坚强的组织观念。
他在工作中,关键时刻敢于承担责任,作自我批评。十年动乱中,当造反派对吴玉章校长恣意攻击时,他立即承担过来说:“吴老年纪大了,我是学校的实际领导者,有问题应由我承担。”当造反派攻击下面干部时,他又说:“我是领导,他们是执行者,有问题我负责。”在当时那种万分激烈的斗争环境中,把一切责任都揽到自己的头上,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对于他这种老党员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就连对他有意见的人,也不能不佩服。
胡锡奎同志生活上从来都是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在白区做地下党工作,为了掩护自己,外出长衫礼帽,化装成有身份的人,背地里却啃窝窝头;在解放区,外出工作时和别人一样吃“号饭”。在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时,分局党委决定取消小灶,一律吃大灶,还不准抽纸烟等等。他们几位身体病弱的老领导也吃粗粮、少菜、无肉的大灶。管理员看着心里实在难过,跑到伙房给炒了几个鸡蛋,结果是挨了一顿批评。
他在处理公私问题上是不贪不占,公私分明。解放初,还实行供给制。大学总务部门给了秘书一点钱,作为胡锡奎同志必要时买点东西开支用。秘书如实报告,他严肃指示,不准用一文学校公款。60年代,他作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去南方视察,一路上有的地方机关送礼,他都直言拒绝。
胡锡奎同志很爱自己的子女,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大女儿胡昌明早年参加共产党,大儿子1938年在延安遭敌机轰炸牺牲。三个小女儿和二儿子一直在他身边。孩子小时上学,虽路途遥远,他也不准用汽车接送,让他们自己去坐公共汽车。他最后一次教育子女是在他“被揪斗”之后。他偷偷对儿子说:“我搞了几十年革命,一不是黑帮,二不是叛徒,这些事情总有一天会搞清的。”“你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党,你们要坚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相信真理,不符合事实的东西终究会纠正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