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郭沫若吟诗赞大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5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广角大地

  郭沫若吟诗赞大理
周百里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与鲁迅、茅盾齐名的一位文坛巨匠。
1961年秋初,郭沫若率领中国人大代表团赴印度尼西亚和缅甸进行友好访问,回国时顺路前来大理游览观光。
郭沫若对大理的爱慕和向往,说来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创作著名话剧《孔雀胆》,他曾查阅了大理的不少历史资料,对大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便已留下美好的印象,很想到大理一游。无奈忙于抗日宣传活动和写作,事多繁杂,无暇成行,只好作罢。如今能到大理游览观光,可谓如愿以偿了。
9月1日清晨,郭沫若一行乘车从下关出发,首先来到大理古城的文化馆,在馆内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漫步游艺园中,观赏各种名花。他对明兰、茶花、杜鹃、曼陀罗等奇花异卉尤感兴趣;还问及“风、花、雪、月”四大美景之一的上关花。当他得知此花已不复存在,现仅留有一些传说后,在转回接待室休息品茶时,他便应工作人员之请,欣然提笔写下了这样一段题词:“大理闻有异花,月开一朵,闰月之年则开十三朵。今来探访,无人见者;搜之,有此传说而已。足见事非目验,殊不可信。”此后它成了文化馆一直长期收藏的墨宝。在1982年大理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时,其中“大理”二字已放大镌刻于大理石上,高嵌在古城的南城门上端,使大理大大增添了光彩。
离开文化馆,他们去至苍山下参观了崇圣寺三塔、雨铜观音和大理石厂。石厂的负责同志杨玺,特意精选了一块上好的洁白大理石,请郭沫若题诗留念。郭沫若稍作思索,当即一挥而就:
“三塔矜高古,回思贞观年。
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
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腋间。
天功人力代,海外竞珍传。”
短短40个字,就把大理石写活了。
继而又去到大石庵(即观音堂),并登临妇负石上的观音阁。赞叹之余,郭沫若还细看了石壁上关于妇负石的文字记载,感触甚深,亦赋诗以抒其怀。
返回下关途中,又前往参观了南诏太和城遗址和南诏德化碑;到下关后又去参观了天宝公园的“万人冢”。面对这座在当年天宝之战中阵亡将士的巨大坟墓,读过石碑上镌刻着的明代邓子龙将军的吊诗,郭沫若颇为黯然,沉思良久,遂得七律一首:
“天宝何能号盛唐!南征一再太周张。万人京观功安在?千载遗文罪更彰。我爱将军诗句好,人传冤鬼哭声藏。糊涂天子殃民甚,无怪蒙尘到蜀疆。”
这是对唐王朝的忿怒控诉,也是对“糊涂天子”的严正谴责。它充分表达了郭沫若主张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良好愿望和高尚情怀。
第二天打早,州长欧根同志来了,陪同他们去游蝴蝶泉。坐在蝴蝶泉边的六角亭里,他们与年逾古稀的白族老大爷倪其珍亲切交谈。倪其珍向他们讲述了民间流传的白族青年阿龙和白族姑娘阿花抗暴殉情双双投水化蝶的故事,郭沫若听后深受感动,诗情为之奔涌,即兴吟诗一首,还将其书写下来:
“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相垂如串珠,四月中旬年一度。我来今已届中秋,蝴蝶不来空盼顾。清茶酹祝蝴蝶魂,阿龙阿花春永驻。”
写成,又在一张横长的白纸上,随手挥就苍逸而遒劲的“蝴蝶泉”三个大字。改革开放后,这首诗已被镌刻于泉边的一块大青石上,“蝴蝶泉”三个大字也被镌刻于公园前的一座大理石牌坊上,以供海内外的游人观赏。
午后乘船去耍洱海。在船上,白族老艺人杨汉弹唱了大本曲《苍洱风光》,州歌舞团的男女演员合唱了几首白族民歌,郭沫若听罢赞不绝口。其时船过美丽的金梭岛,杨汉手指海中石骡,又向他讲述了《望夫云》的故事,他情为所动,又赋五律一首。
弃船登岸,同往温泉沐浴。温泉位于苍山斜阳峰下,距下关约两公里,院中花木成荫,香飘四溢,其侧还有一个培育小球藻的水池。郭沫若浴完憩于花前树下,心情十分愉快,又很快吟出一首七律:
“温泉水滑滴成丝,钟乳岩头亦甚奇。球藻车间欣利用,小庭花木喜催诗。吟成即兴三叉句,懒振祛尘一浴衣。闻较安宁犹见胜,明朝相约莫来迟。”
归途上路过洱海的出水口“天威迳”、“汉诸葛武侯七擒孟获”的石碑遗址和巨石相叠横跨河谷的天生桥,以及正在新建的25万千瓦大型水电站,郭沫若都要下车探访,不仅一再询问,而且还不顾谷深崖险,一一前往观览,并写下七律一首,以怀古颂今:
“天生桥下水如雷,洱海西流不复归。
水力自然成电力,人威毕竟助天威。
两山成阙差寻丈,一将当关万敌摧。
汉相传曾擒孟获,山头在昔有遗碑。”
回至下关宾馆,晚餐之后即将就寝,但郭沫若不肯早睡,仍在房中踱步。这时晚风入帏,明月升空,他推窗仰望海上圆月,不禁思潮起伏,从心中涌出一首五律,借洱海月唱出了他对人间美丑善恶的爱与憎,寓意隽永而深长:
“拾来洱海月,上有乌云玷。
黑白两分明,月云不相染。”
9月9日,郭沫若一行在大理游览观光了两天之后,终于走了。临别之前,郭沫若亲书了“实事求是”的一条横幅,赠送给中共大理州委和州人民政府,以示他殷切的希望。
时光荏苒,人事沧桑。郭沫若的大理之游,至今已有35年了,辞世也有20多年了。可是,每当人们想起他的音容笑貌,读着他的美好诗篇,看到他的题文墨迹,谁都会由衷地感激他,深切地怀念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