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为开拓亚洲市场培养人才——访法国“育嘉高等管理学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6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为开拓亚洲市场培养人才
——访法国“育嘉高等管理学院”
本报驻法国记者杨汝生
在法国西部海滨城市坎佩尔城南的绿荫叠翠中,有一个东方风格的建筑群,这就是“育嘉高等管理学院”。校门上方用汉语和法文书写的校名格外醒目,法国三色旗、欧洲共同体旗和中国五星红旗在校门前的广场上迎风招展。在这所学校就读的,不仅有来自法国本土和海外省的学生,还有不少欧盟其他国家的学生,少数学生还从遥远的日本、中国和印度慕名而来。
这是法国乃至全欧洲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同亚洲国家进行经贸交往高级管理人才的私立学校。它是由坎佩尔工商会、法国国立高等路桥学院和雷恩第一大学于1991年联合创办的。学校先开设了日本部,1994年又开设了中国部。学校的创始人、院长欧伟立对记者说:“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莫过于亚太地区,自从1983年以来,亚太地区同美国的贸易额已超过欧美的贸易总额,而且在1991年之后,亚太区域间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欧盟已建立了一个人口超过3亿的大市场,可以同北美、亚太贸易区媲美。然而,我们的企业对亚太地区了解甚少,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孤陋寡闻,影响了双方贸易的开展。为了向法国和欧洲企业输送能够打入亚洲市场的高级经贸人才,我们创建了这所学院。”
“育嘉”的特点在哪里?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同校方管理人员以及中国部的学生进行了交谈。
这所学校虽然同法国其他的商校一样,开设了国际金融、国际经济、企业管理、国际税法、运输关税、谈判技巧和商业英语等课程,但根据日本部和中国部的不同情况,还开设了有关日本、中国和亚洲的经济、法律和文化课。文化强化课不仅有日语和汉语,还有两国的其他文化知识。学生从学习东方的文化入手,理解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不同的思维逻辑、风俗习惯,以加强相互理解并促进贸易的发展。
“育嘉”的学生学习目的性很明确,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高。学校招收在其他大学读完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育嘉”学习两年,考试合格后获得“育嘉高等管理学院”文凭和雷恩大学第二阶段毕业文凭,毕业后,还可获得赴中国深造一年的机会。“育嘉”已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外贸学院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生在华期间半年在校学习,半年在中国的企业实习。“育嘉”中国部的学生已有几人正在中国学习或实习。而今的中国部已成为“育嘉”最大的部,现有40多名学生,除了法国学生外,还有希腊、英国、爱尔兰的学生。被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吸引,一些日本部的学生也纷纷转到中国部来。根据协议,华东师大派遣两名汉语教师到该校任教。当记者问一位法国女学生汉语难不难时,她点头作了个肯定的回答,但她接着说,一想到将来有机会去中国深造和工作,“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了”。她说,她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学汉语上。
“育嘉”没有固定的师资,只有少数几名教学和行政管理人员,有的还是工商会的干部兼任,所有教师都是从其他名牌大学或企业临时聘请。这不仅省去大笔固定工薪开支,而且保证了很高的教学水平。
应聘教师都是法国或欧洲有名的学者和专家,不仅拥有渊博的知识,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人本身就是从事国际商贸的行家。教学内容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学生的实践课多于同类的其他学校。学生在学习期间,还不定期地参加一些商贸洽谈和交流活动。
创办仅仅5年,“育嘉”在法国和欧洲受到欢迎,法国政府对这所学校也十分重视。希拉克总统视察布列塔尼时曾接见过“育嘉”的代表。法国一些政要曾来学校参观。前总理巴拉迪尔在参观后说,“育嘉”的创建是“一个成功”,他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把他们视为将来发展同亚洲关系的“希望”。(本报巴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