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乡音不难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7
第2版(经济)
专栏:我看改革十八年

  乡音不难改
建行石家庄市分行办公室梁陆涛
人们常说:“乡音难改!”这话既表现着人们对生养自己的故土的情感,也折射出一种闭塞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封闭心态。18年改革开放,闭塞被打破,人们观念在更新,乡音不难改了。
我是河北平山县人。平山的山水除了培养出平山人的倔犟、耿直和爽快,也培养出平山人独具特色的乡音。我18岁当兵,20多年走南闯北,到过不少城市、乡镇。但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有平山人在,你都会从一片嘈杂声中一下子听出那浓浓的乡音。
过去,平山人的乡音难改也改不得。
小时候常听老辈人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年轻人闯荡江湖做了官耀武扬威回平山省亲。头天住在县城,第二天回到家里。父亲问道:“什么时儿来的?”答曰:“昨天晚上。”父亲扬手掴了儿子个响亮的嘴巴,厉声道:“重说!”儿子捂着腮帮连声道:“夜来黑呀,夜来黑呀。”
平山人常以自己特有的乡音而自豪,也就对那些出去几年回家来不会说家乡话的人很鄙视,斥之为“半秧子”。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平山人打开山门迎四方客,也想方设法走出去,上学,当兵提干,经商跑买卖,还有一些人漂洋过海去领略异国的风光。平山人与外地人犹如两团泥巴,打碎了捏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延续了上千年的乡音也在不经意中悄悄发生了变化。
一次在旧日同学家串门。同学的儿子放学回来,一进门便粗嘎着嗓子喊了声:“爸!妈!”我听了一愣:平山人从来是称呼“爹、娘”,不兴叫爸、妈的,可同学却很自然地应答了,起身去迎接儿子。问及此,同学笑道:“现在的孩子们都这么叫。”我又是一愣:平山人的语汇里,“现在”这个字眼是不存在的,我这位土生土长的同学竟能随意地脱口而出!于是我问:“那你怎么称呼大伯大娘?”“咱还是叫爹、娘。”说毕,我二人相视而笑。
住久了,才发现故乡人的谈吐已有了许多变化。比如“俺们”正在被“我们”所代替,“衣裳”改说“衣服”,“沾不沾”改为“行不行”等等。诸如“公平交易”、“经营管理”、“推销”、“打的”之类新鲜词汇更是成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口头语。
其实,变化着的还不仅仅是乡音。青年小伙子们西装革履犹嫌不足,大花格子衬衣红外套已成了时髦。姑娘们更新潮,城里人穿啥她穿啥,色彩缤纷的短裙、短裤,将古老的乡村衬托出一片耀眼的灿烂……透过这变化了的外壳,我分明看到了故乡人观念上、心灵上、精神上的嬗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