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刘景德与机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7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刘景德与机遇
陈鹤龄
在全国粮油市场普遍滑坡的情况下,到10月底,刘景德率领他那100多名精兵强将创下了销售额6000万元、利润130万元的全新纪录,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刘景德1990年10月出任乌兰浩特市粮油贸易公司总经理时,有两大难题,一是自己不懂粮油业务;二是企业亏损。但他却在善于研究市场的基础上敢于冒险。1991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每销售一吨议价粮油享受260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刘景德敏锐地意识到这对粮油经营企业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绝好机遇。经营粮油的企业何止万千,刘景德非常清楚,这个机遇不属于他自己,谁动手早、行动快,机遇就属于谁,效益就属于谁。他立即组织精干的业务队伍挥师大西南,很快就在四川、广西等地寻找、开辟出市场,在享受优惠政策三个月的时间里,销售粮油1.2万吨,争取补贴300多万元,获利80多万元,一举扭转了长期亏损的被动局面。
刘景德知道,机遇不可能贯穿所有的经营过程,要想使企业永远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那就要在改革上“动真格的”。刘景德的改革“板斧”砍向了那些滞后于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用竞争激活企业的每一个“细胞”,同时为各个经营部门创造出一种宽松、平等的竞争环境。在“保证基金提缴、盈利全留、欠收自补、风险自担”的原则上,公司对资金使用、商品收购、经营决策一律放权于经营部门,这种既包又管的方式克服了以包代管的弊端。刘景德“动真格的”还表现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上。在他的企业没有干部、工人之分,谁都没有优越感,但谁都有危机感,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出现了一泓“收入靠贡献,上岗靠竞争”的活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