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异族同根和睦相处——新疆哈密绿洲的民族宗教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7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异族同根和睦相处
——新疆哈密绿洲的民族宗教生活
新华社记者张先国王伯瑜
当一群维吾尔族男人跪在清真寺里高声赞美“真主安拉”时,另一群汉族人正坐在隔街相望的基督教堂里吟诵着《圣经》里的篇章。教堂门檐上的十字架距清真寺顶的金新月只有500米左右。
这种异族异教和睦相处的情景在当今世界较为少见,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的哈密绿洲却几乎每天都重复出现。
被称为“新疆东大门”的哈密,东连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北距区府乌鲁木齐市600多公里。这片古老的绿洲上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汉等24个民族的43万人。
自80年代初以来,不同信仰的人开始在各自的宗教场所公开露面,多民族聚居的哈密绿洲便成了中国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一个缩影。
哈密绿洲内分布着270多座清真寺、3座基督教堂和1座天主教堂。伊斯兰教徒近12万人,以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民族为主。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主要是汉族居民。还有一些蒙古族和汉族居民在自己的家里供奉着佛教偶像。
坐落在哈密市南郊的大营门教堂是哈密绿洲最大的基督教堂,其周围1公里的范围内有3座清真寺。教堂礼拜厅为拱顶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厅内摆着几十排木制长凳,可同时容纳1000人做礼拜。记者参观大厅时正值中午,厅内静谧肃穆,能清晰地听到窗外的鸟鸣。
从礼拜厅北门出来是一个百多平方米的小院落,院内西侧的平房便是张巧芸女士的办公室。张巧芸是哈密绿洲唯一的基督教神职人员,今年28岁,8年前毕业于北京燕京神学院,在哈密已工作了5年之久。当被问及人生理想时,她笑吟吟地说:“我是主的仆人,只求主能得到荣耀,兄弟姊妹们能得到安宁。”
据张女士介绍,这座教堂于1989年落成,平时到这里做礼拜的约有500人,但大部分是中年妇女。
教堂大门朝正东方向开着,门檐上铸着一个1米见方的十字架,大门两侧贴着中国传统式的红对联。从门庭出来穿过一条6米宽的马路,便是维吾尔族居民阿不都·热合曼的家。
维吾尔族60岁的阿不都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他每天清晨都路过教堂,到500米外的清真寺里做礼拜。他认为与教堂做邻居对他的信仰没有影响。阿不都对国家目前的形势充满信心,他说:“政府的政策好,国家变得越来越富强,老百姓的生活比前几年好得多,我们维吾尔族有清真寺,有经文学校,心情也很舒畅。”
基督教堂的另一位“好邻居”是回族居民冶占元。张巧芸女士称他家和教堂的关系可谓“水乳交融”。直到两年前,教堂里用的都是冶家的井水。现在每逢夏天冶家井水吃紧时,就用教堂里的自来水。
53岁的冶占元每天骑自行车到两公里外的清真寺做礼拜。这座清真寺名为“陕西寺”,有110年历史,寺正厅的门楣上写着“教传由天”四个汉字。这里的宗教活动目前由回族“依麻木”(伊斯兰教神职名,地位次于阿訇)马德山主持。
马德山今年60岁,身体显得硬朗而厚实。他介绍说,到陕西寺做礼拜的教徒都是回族人,他用阿拉伯语念《古兰经》,每天主持5次礼拜,平时有300多人参加,星期五则有500多人。像马德山这样的伊斯兰教专职人员在哈密绿洲有540多人,其中威望最高的当数维吾尔族大阿訇乌斯满·夏·阿吉。
乌斯满年届八十,白髯垂胸,满面红光。他于1984年随政府组织的朝觐团至麦加朝觐后获得了“阿吉”的称号,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及哈密地区伊斯兰协会会长,他还是中国伊斯兰协会会员。
记者通过翻译和大阿訇交谈时,隔壁传来一阵阵诵经声。乌斯满老人介绍说,这是经文学校的学生在温习功课。这所经文学校目前有61名学生,平均年龄21岁。这些学生学习3年后毕业,大部分分配到各清真寺当“依麻木”。
哈密绿洲是丝绸之路的关键地带,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经由这里传入中国内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