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机制的力量——记河南平顶山医药集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8
第2版(经济)
专栏:

  机制的力量
——记河南平顶山医药集团
本报记者戴鹏吴坤胜
四年前,平顶山医药集团(简称平药集团)在河南医药商业行业还是个落伍者,如今却是排头兵:去年销售总额达4.7亿元,利润、销售额及增长幅度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一,集团下属29个企业无一亏损,家家盈利,并一跃成为河南省医药商品贸易中心。今年前九个月的销售额和利税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其中实现利税占全省医药商业利税总额的79.9%。
平药集团是靠什么崛起在中原大地的呢?
体制转换
1992年5月,原平顶山市医药管理局整建制转为平顶山医药集团,从政府机构转变为市场主体,成为河南省第一家、全国第二家集人财物、产供销为一体的医药工商企业集团。
平顶山医药集团转制不是简单地换了一块牌子,而是彻底的“脱胎换骨”:机构、人员退出政府系列,并实行企业化管理,干部职工的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浮动;原各市县的医药公司为集团所属企业的二级法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转变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但最大的是用人方面。由于各自为政,过去各分公司的经理都由所在地的县市任命,缺乏考核。不管经营好坏,“铁交椅”永远搬不掉。集团成立后,实行干部聘任制,竞争上岗。集团和分公司经理一年签订一次责任书。完不成任务者,立即免职。而对善于经营的人才大胆提拔使用,还给予重奖。四年多来,已有20多名分公司主要领导因经营不善被免职。
整体优势
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是平药集团的经营策略。
以前,各分公司的药品多是自己进货,因数量小进价较高,且又因进货渠道多,容易夹有假药。集团成立后,规定下属药品公司不得私自到药厂及批发公司进货,其销售的药品全部由集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由于药品批量大,进货的价格要低得多,又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费用。今年上半年,单是进西安杨森厂的吗丁啉、华北制药厂的青霉素、中美史克的康泰克等药品,差价就为各分公司节约数百万元,而且堵住了假药混入的渠道。
一个时期以来,医药商业行业被“三角债”和回扣风困扰。针对这种情况,平药集团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加大连锁销售的经营策略。他们在五县二市的商业黄金地段建起了38家由新特药、伊甸园、神农三大知名药店的分号连锁店。由于连锁店既不给回扣,又实行现金交易,没有拖欠货款,开一家成功一家。现在,连锁店的销售额占集团医药商业总额的70%。
真诚待客
药品的质量维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危。平药集团对所有药品实行入库、出库、上柜台“三检验”的严格制度,还规定采购员进假药一律开除公职,并建议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尽管至今未出现采购员因进假药而丢饭碗的事,但采购员无不谨慎行事。集团总经理张浩侠认为:消费者与其说购买的是商品,不如说购买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近到省内各地,远到新疆、内蒙古,都有顾客来函要求邮购药品。这些药在当地的药店不是买不到,但他们却舍近求远钟情于平药集团的药店。他们都说,在这里买的药用了放心。
为了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平药集团先后制定了与众不同的各种服务措施:购买药品可包退、包调、包换;大药店24小时营业;在全省同行业中率先利用计算机与全国众多大中型药厂联网,抢先了解并购进各地的名优新特药。新特药商店更是做出“如果店里没有顾客要买的药,五天内一定将药或信函送到顾客手中”的承诺。为践诺,商店每年要派出数百人次外出购药,补贴数10万元。但新特药商店却成了远近闻名的药店,年经营额达6000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