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哈尔滨铁路局先挖渠后放水为下岗职工再造“饭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8
第2版(经济)
专栏:

  哈尔滨铁路局先挖渠后放水
为下岗职工再造“饭碗”
据新华社电(刘荒、李可人)前不久,齐齐哈尔火车站十几名有过下岗经历的职工,在重新上岗时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以为只要端起铁路职工这个“铁饭碗”,就会吃穿不愁到退休,如今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才知道,只有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才算真正端上了“铁饭碗。”
哈尔滨铁路局是全国500家大型企业之一,有27万名职工,按照企业定编,共超员5000人。自1994年以来,哈尔滨铁路局开始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度。与此同时,他们本着“先挖渠,后放水”的原则,制定了劳动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力争做到让职工无震荡下岗。为了妥善安置因考核、评议没有达到标准和不具备上岗条件的职工,保证企业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哈尔滨铁路局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安置企业富余人员。今年以来,这个局仅路局、分局两级机关共分离富余人员1769人,占机关干部总数的21.6%。为安置这部分人员,哈铁局多种经营系统每年投资上亿元用于实业项目开发,使这些职工有用武之地。到目前,这个局从事多种经营的职工总数已达2.4万人,年产值高达23亿元,成为这个局重要的经济支柱。
——变下岗为待岗,让部分人有再就业、再发展的机会。由于运输布局调整,牡丹江列车段今年初停开了三对旅客列车,170名职工被迫下岗。段领导班子抓住这一契机,利用这部分富余人员作基础和补充,在全段推行“尾数淘汰制”,把每次考评名列末尾的人员和班组分离下岗,待岗学习并择优上岗。待岗人员的存在,使岗上人员有了危机感和竞争意识。
据哈尔滨铁路局劳动部门介绍,从主业分流出去的人员,经过适当的培训后,有90%的职工能适应新的工作,经济收入也较原岗位有所增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