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执著于大地的抒写——简评张继的小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8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人新作

  执著于大地的抒写
——简评张继的小说
吴义勤
在近两年的文坛上,山东青年作家张继的创作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却每一部作品都能保持相当的艺术水准和艺术分量。无论是中篇小说《黄坡秋景》、《乡选》、《流水情节》,还是短篇小说《村长的玉米》、《杀羊》、《村长与鱼》、《跑婚》,都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厚的思想蕴涵和独特的艺术品格而赢得了广泛的反响。一个年仅29岁的农民作家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是相当不易的。
张继小说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他对当今农村生活和农民心态的出色把握和表现上。作为一个真正从农村最底层成长起来的农民作家,张继有着几十年农村生活的丰富体验,他对他脚下的那一方土地和人民有着真切的同情和理解。他热爱生活,热爱养育他的土地,并总是从自己熟悉的鲁南大地上汲取创作的灵感。某种意义上,张继是一个真正靠生活写作的作家、一个真正脚踏实地的作家,他对生活的执著、对于土地的执著都赋予了他的小说坚实、厚重的特异品格,这种品格在当今的文学创作中无疑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张继有着敏锐的艺术触角,他笔下的“乡土”既有着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感,又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而对于转型期中国农村生活现实和农民精神状态的把握和准确表现可以说是贯穿张继全部小说的一个基本脉络。一方面,张继对当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进行了生动而深入的挖掘。《跑婚》在90年代农村家族宗法传统干涉、扼杀青年男女爱情的荒诞图景中凸现的是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农民深层精神心理的滞后之间的触目矛盾。《杀羊》在村长为召集村人开会而不得不以喝羊汤相诱惑的喜剧性场面中,我们固然也能感受到作家对于形式主义作风的批判和讽刺,但占据小说中心的其实还是对农民的那种愚昧、朴实而狡猾的生存心理的透视。另一方面,张继小说的成功还在于他塑造了一批有时代特征和“新意”的农村基层干部——村长、乡长、书记等的典型形象。作家对这些人物的现实困境、心理矛盾和人格积淀进行了多层面的开掘和揭示,展示了他们在经济大潮和权力漩涡中的精神真实,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深刻性。更重要的是,张继的小说,从民间甚至农民的立场对纷纭的社会景象和人物的行为、心理现实进行观照,不拔高也不贬低。这有助于揭示人物心理的复杂性,使人物性格更为真实丰满。这也是张继朴实的小说形态总是具有某种深层的文化“意味”的一个原因。这方面,中篇小说《黄坡秋景》和《乡选》无疑是两篇优秀的代表作。前者在乡党委书记黄大发仕途受挫的特殊背景上展开,通过他在三秋大忙、救治病牛、计划生育现场会等事件中的务实而又机智的表演,生动展示了黄大发的个人欲望与责任良心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从而巧妙地在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生活画面中把人物性格心理的丰富性和立体性凸现了出来。后者则以刘春明“乡选”前后与赵宏昌的斗智斗勇和种种尴尬、无奈为经纬把乡村经济改革阵痛中的干部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可以看出,张继对这些人物是相当熟悉的,他对他们生存心理的剖析无疑切进了我们时代文化心理的本质和核心。
其次,张继小说的价值还更主要的体现在他的朴实的写作姿态上。他朴素地写人物、朴素地写生活、朴素地讲故事,没有丝毫的故弄玄虚和“新潮”游戏色彩。张继的小说往往都有一个令人回味的故事,作家善于从很小的地方去开掘,常常把很小的东西写得很大、很丰满、很有戏剧性,甚至他小说的结构也都是采取了戏剧化的结构。同时,张继的小说又极有心理深度和心理色彩,但他的小说从来不进行抽象的心理分析和宣泄,即使写心理活动也都是充满了情节性和动作性,《村长的玉米》中平四想象村长跌到水塘里向他求助的心理细节就可以说是一出生动的心理戏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