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三晋古地话平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6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三晋古地话平遥
王玉芳
山西省素有“中国古建筑宝库”之称,而平遥则是宝库中著名的“文物城”。
当汽车接近平遥时,赫然入目的古城墙宛似一条青龙,静静地围卧在老城外,晨光中显得质朴而苍劲。清澈的汾河水从城西而来缓缓地低诉着古城的沧桑:远古时,此处曾是帝尧的封地。2700多年前周宣王在此筑城。秦在此置县,初名古陶,北魏时改平遥,距今也有1400多年了。
登上城头信步一周,你便走出平遥的历史。现存的城墙是明洪武三年改建后留下的。墙高10米,顶宽5米,周长为6163米。它虽经600多年的风侵雨蚀,依然威风凛凛。近览细观,城墙上堞楼连亘、垛口相缀。遥想当年也是鼙鼓咚咚、彩旗猎猎。极目远眺,只觉一股浓厚的青褐色流,溢满这座方形城堡。那鳞次栉比的古宅大院;高墙森森、庭院深深,在晨雾中显得朦胧和神秘,令人不禁油然生出访古探幽之情。
刚入平遥城,立即被古韵浓浓的氛围裹围了。走在明清街上,似乎觉得时光倒流了数百年。街两旁精雅的屋宇连接不断,商家店铺紧相呼应,门板的木雕装饰、油漆彩绘;店内的老式货架、古雅台面,随风摇曳的商幌……若不是人们身着现代服饰和临街喧响的流行歌曲,真叫人分不清哪朝哪代了。呈现在我面前的完全是一幅浓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都市社会动态风情画。
明清时平遥是货通万家的商贸中心,尤其是批发业可谓大出大进,自古就有“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那时的平遥不但以繁盛的商业名满三晋,还誉满全国。号称“汇通天下”的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在这里。走过街角,望着那黑漆斑驳的五扇大门,森森然,传递出气吞海内的气势,使人不禁联想到,就在这家票号主人的运筹帷幄之中,我国的商业往来便从此解除实银运送的负担,转用票据结算,实现了更轻快的商业流通。“日升昌”又相继在全国冒出二十多家分号,平遥也因此成为中国金融业的泰斗。我想晋商之所以能在19世纪独领风骚近百年,与家乡发达的金融业是分不开的。而在这繁华闹市的后面,则是左右着这条街的富商豪贾们,居住着比他们经营的铺面还要奢华得多的深宅大院。这些院落大都是二进院、三进院、四合院。这些古宅都建有漂亮的门楼、精美的砖雕影壁,并以青石奠基、水磨砖墙,上筑五脊六兽,下建前檐走廊。开阔的庭院,种有古树花坛。如今这些老宅虽经数百年磨砺,仍古风不减,看上去也没有太多的破败和潦倒感。
城中跨街而立的三层重檐歇山“市楼”高18.5米。琉璃瓦顶、秀挺玲珑,建造十分精巧,是这座古城中最高建筑。登楼远望,古城胜景尽收眼底。城内文庙、城外的镇国寺、慈相寺、鹿台塔等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就有70多处。最有名的是始建于北魏的双林寺,院落三进、殿堂十座。各殿遍布悬雕、彩塑,整套的佛教故事都是泥塑出来,探出墙壁、悬在空中,造型生动优美、技法圆熟高超,共有2000多尊,被国外专家称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平遥还有两种名扬海内的古香古色的特产,一是平遥牛肉,我小时候就知道这是极稀有珍肴。听说其杀牛法很独特,制法更怪,是用当地产的硝盐和碱水淹渍、白煮即成,不加任何佐料,色香味俱佳。据说多少年来,人们用现代手法分析,易地试制,终不得其味。这一古香至今还是一绝。另一古色便是“平遥推光漆器”,描金镂彩,卉耀英华,在唐代已负盛名。
平遥是全国唯一保持原汁原味的古城池,因而也成为得天独厚的影视基地。几年来《密令截击》、《末代皇帝》、《杨家将》等几十部影片的摄制组来这里取景。近来也是中外游客幽古思情的好去处。
县委书记刘志杰同志告诉我,1996年平遥古城被国家建设部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载体,从5000座城市中首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城之一。给平遥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46万平遥人已走出封闭,正以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在建城外城。当我们驱车离开老城区时,看到新建的厂房,崭新的楼群,人流如织的商贸市场,在城外,一座座、一排排、一片片,在崛起、在延伸、在拓宽。这时我觉得平遥人既保护古城,又不为古城所囿;既欣赏城楼上清幽的月光,又挚爱城东门外冉冉升起的朝阳……(附图片)
平遥古城墙(摄影)王东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