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民规》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29
第11版(书评)
专栏:

  《民规》印象
黄国柱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曾是古代政治家们对社会道德风气理想境界的向往。当时,人们对一个地方官政绩评价,很大程度上也是要看其治下的子民们的“民风”是否纯朴淳厚,社会治安状况是否良好。尽管世事沧桑,时代又有了许多的进步和发展,但这一条衡量是非好坏的标准大概不会有什么变化。盐城市委宣传部的同志来京,送给我一本印制精美的《民规》,不仅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也使我想起了很多与此有关的话题。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是维系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建设与生产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物质文明建设飞速发展,如何在既定的中华文明丰富的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建设与之相应的新的道德价值体系,确立新型的道德模式和行为准则,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应该说,这本书为进行新的道德建设作出了很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民规》,顾名思义,是人民行为之规,是为每一个普通人而写的,它的读者对象,是每一个公民。这就首先要求它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又具备通俗、易懂、好记的特点。该书共分为道德篇、秩序篇、礼貌篇、友爱篇、礼仪篇、家庭篇、法纪篇、环卫篇等八个章节。从内容上看,既有诸如“社会公德”、“五讲四美”这样的带有名词解释性质的条目,也有像“良心”、“人格”、“义务”、“荣誉”等等道德规范的要求;既有如何对待“人生”、“金钱”、“工作”、“学习”这样的一般性的规范,也有如何对待“新闻工作”、“医务工作”、“服务性工作”等等属于行业职业道德范围的要求;更多的则是在遵守公共秩序、语言文明、待人接物、正确处理家庭、邻里、上下级、同事、师徒、朋友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的行为要求和规范。在这一方面,其最大的特点是具体,比如在人际关系方面怎样处理夫妻关系、怎样处理遗产、如何对待“第三者”等等;在个人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上,则包括了诸如“走路要走人行道”、“改掉不健康的口头禅”等等细而又细的细则。在每一个条目下面,都有一个题目,有的干脆就是一句类似于警句名言的“对子”,可以提纲挈领,加深印象。总之,这本书作为一般人的行为道德的规范,既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又便于记忆,是很“管用”的。
如果说《民规》是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的通俗读本,那么它的漫画形式则使这本书更为直观和生动,进而大大地提高了它的可读性,使它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读者。应该说,书中的漫画大多数是出色的。书中的漫画还是以正面表现为主的,其幽默诙谐,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留下深刻印象。
在编写这本书的同时,盐城市还制作了一部30集的社会公德微型系列电视小品,在当地电视台上播出,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只要大家都来出主意、想办法,把人民群众真正发动起来,进行长期的、深入的、有效的自我教育,那么,我们的民族和社会必将成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之邦。(《民规》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