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推行新技术的经验和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4-16
第2版()
专栏:

推行新技术的经验和问题
鞍钢技术处处长总工程师 邵象华
鞍钢几年来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新的技术。
例如,按伪满原有的生产过程,炼铁主要用富矿石为原料,另外,用烧结和团矿的方法将贫矿石制成所谓人造富矿,作为炼铁原料的一小半。因为他们认为高炉用过多的烧结矿石是不能顺利操作的,还认为用鞍山的原料炼出来的生铁含矽不能低,因此炼钢采用了英国和德国的二重法,炼钢厂除平炉外还建造了许多构造与平炉极为相似的预炼炉,主要用以将铁水在进平炉以前预先处理一遍,除去所含的过剩的矽。根据苏联的先进经验,这样的间接操作完全是不必要的。在苏联专家们的建议和具体指导下,我们在整个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对操作方法先后作了重大的改革,不但炼出了合乎直接进平炉标准的炼钢生铁,而且产量大为提高。
在烧结方面也采用了新的方法,使烧结机的产量大为提高,同时还提高了烧结矿的碱度。由于标准炼钢生铁的制炼成功,炼钢厂原用的预炼炉二重操作法就失去了意义,而使原有的预炼炉可以改造为炼钢平炉,从而增大平炉总炉底面积达百分之五十六。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冶炼系统中,采用新的技术操作乃是提高生产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轧钢和其他机械加工的各部门中,技术革新主要是利用了改进工具的方法。在这里,张明山同志所创造的反围盘以及其后在党的号召下展开机械化运动中所出现的栗根源、王崇伦等同志许多重要的创造,都是由操作工人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中创造出来的。这些工具上的改进,对于鞍钢的机械加工各厂提高生产起了极显著的作用。
为了满足对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所有的生产者还必须严格遵守生产活动中的各项规则,如技术规程(操作规程)生产文化(整洁制度)等。在鞍钢恢复生产的初期,有许多产品质量上的缺陷是由于未能遵守这些基本规则而造成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主要的问题是加强教育,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如检查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问题在目前依然也是存在的;但在一般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而且基本上贯彻之后,进一步地提高质量就要求在操作技术本身有所提高。在这方面,鞍钢也有不少的例子。如制造高级钢材的时候,原有的炼钢技术就不足以保证所需的质量,必须根本改变操作以保证成品的高度纯净了。又如钢铁工厂由于操作的强化,对于耐火材料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耐火材料的制造上也需要采用新技术。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新技术。
采用新技术的另一种情况是新的工厂。鞍钢的无缝钢管厂和大型轧钢厂,全部设备是苏联的最新设计,这些工厂在很短时间内施工和安装完成,是采用了许多新技术的结果。在生产过程上,这些工厂中新技术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为了掌握这些新技术,我们除了主要依靠苏联开工专家的直接指导和派遣人员到苏联去学习外,也有一部分设备是由自己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来确定具体操作条件的。
鞍钢几年来掌握新技术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习苏联的过程。前面所述的许多新技术,极大部分就都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采用的苏联已经完成的方法。
但是,新技术本身往往并不是机械的,一成不变的,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搬来就实行的。而是需要根据不同地区或工厂的原料、设备、及其他条件作必要的试验或研究,才能找出并掌握最适宜的具体实行方法。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及掌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少困难,包括局部的或暂时的失败,只有经过坚持的研究改进,最后才达成功。例如去年我们曾经有两个高炉停炉进行修理。以往停炉都采用高料线停炉法,其主要缺点是从炉内扒出大量材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繁重的劳动,严重地耽误了生产。去年我们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试行低料线停炉法。这种新的停炉法除了简化操作和节省劳动力之外,最重大的优点是缩短炉子停修时间。但是,我们在第一次试用此法时,由于缺乏经验,在停炉过程中曾造成了事故。到另一高炉停炉时,接受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才掌握了这种新的停炉方法。我们的体会是:任何技术上的革新,由于不能依靠原有的经验,而新的经验又不能立即掌握,所以都可能经过一段不顺利的阶段才能最后完成,并不是一举就能成功的。
新技术的系统研究工作,可以举下面的例子:在高炉砖的试制中,针对我们的原料及设备条件,我们曾以几个月的时间进行了整个生产过程的研究,才找出了最适当的温度和配料成分等等,达到了新规格要求的质量。又如新规格鱼尾板的试制,也是经过试验室的和现场已有设备中的一系列试验研究,才找到了新的热处理条件。
为了加强对新技术的掌握,鞍钢在中央试验室中成立了冶金研究的专门机构,并将化工、耐火材料等试验室的工作从产品检验扩展到以研究试验为重点。经验证明,这样做对于推行新技术是很有作用的。有些新技术的研究试验,除了我们内部的力量以外,还需要和科学研究机关及高等学校合作。例如上述高炉砖的研究,就是在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大力参加之下完成的。
此外,对于研究、采用新技术的组织领导,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我们不是为新技术而新技术;而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来学习、研究和贯彻新技术。我们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各厂矿在年度和季度的生产任务确定以后要制订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也就是保证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具体行动计划。制订这个计划时,应找出生产中的主要问题,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各项措施。除了组织上的或其他方面的措施以外,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内容主要是掌握新技术和推行新技术的计划,其中包括若干设备的改造或补充。
除此以外,对于全公司范围内所进行的技术研究工作,也预先编制计划,然后按计划进行。所有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以及研究试验计划,都经过生产经理的审查批准,重大的并呈请重工业部批准。经过这些方法,我们正在逐渐地增大推行新技术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以便更集中更有效地为提高生产服务。
鞍钢在推行新技术方面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经验证明,在工厂掌握新技术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的共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具有理论修养和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比较缺乏,在所有部门组织新技术研究试验的力量仍感不足,一部分人员对个人或本单位的考虑往往过多,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够,尤其是与工人群众的结合不够密切,因此往往不能及时取得完整的经验,使新技术的掌握受到拖延。此外在贯彻新技术的过程中,守旧的习惯也往往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的政治业务水平,加强劳动与技术的结合,是进一步推行新技术非常必要的条件。
在原有的设备上推行新技术,有时也受到一时不能解决的设备条件的限制。例如高压鼓风操作,是提高高炉生产能力、降低焦炭消耗很有效的措施。这项新技术在苏联已取得很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实现这种操作必须鼓风机能供给较高压力的风,炉体和瓦斯系统也必须有适应高压的构造,所以鞍钢的许多高炉在目前还不能立即采用,必须在今后改建和大修高炉时,才能考虑采用。苏联专家告诉我们,在每一项设备停工修理以前,都应该预先考虑作必要与可能的修改,为采用新技术创造条件。这一点也是鞍钢要在今后进一步贯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