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肉汁列车”新客肥——巴林银行巨额年终奖漫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02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肉汁列车”新客肥
——巴林银行巨额年终奖漫议
李文政
伦敦城岁序更新之际,除了照例要挂彩灯、彩带外,大腹便便的金融家们还别有一番忙碌。他们要盘算各自公司一年的收益的大小和可以放入个人腰包的红利的厚薄。英国的主要报刊不仅要把那些获利最多的10家公司、财团公诸报端,让那些股票持有者们也跟着兴奋一番,还要对拿到奖金最高的公司老板作种种渲染。伦敦城年年如此,人们习以为常。可去年底却爆出新闻,年初倒闭的巴林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获得2000万英镑年终奖金、人均高达50万英镑!消息传开,英国社会一时哗然,人们自然要问:巴林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缘何得此巨奖?
举世皆知,1995年的巴林银行完全是经营失败的典型。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期货交易员里森,用造假帐的办法,掩盖该行海外期权交易出现的巨额损失。巴林银行由于亏损严重、无力清偿债务,只好宣布破产。后来经过国际金融界的运作,荷兰国际财团以一英镑的价格买下巴林(当时巴林已负债6.5亿英镑,资不抵债,资产额为负数),并投入8亿英镑,还清巴林原欠债务,巴林得以再生。原巴林的副总裁塔基先生降职使用,成为新巴林的财务咨询业务的高级顾问。伦敦金融界普遍认为,里森被判6年半监禁是罪有应得,但原巴林的管理混乱,里森作假,前后凡三年时间,管理层竟毫无察觉,也难辞其咎。既然这样,像塔基这样的原副总裁再获重奖,就显得十分悖于常理,甚至有几分荒唐。这是人们提出质疑的根本原因。
人们对塔基等人拿大奖提出了诘问。巴林破产,高层管理人员继续发财有道,那些“股民”的巨额亏损谁人负责?一位退休的中学校长、69岁的沃金斯先生听到消息后说:“这极其荒谬、卑鄙、可耻!”巴林倒闭,巴林的股票不值分文,沃金斯一下赔进去3万英镑,那是他教书生涯的大部分积蓄!而像沃金斯这样蚀了老本的人,数以万计。银行倒闭,老板只不过换换位置,而真正遭受损失的、受难的还是普通的股民。他们觉得,英国的金融法规有欠公正。
从近年来英国的经济和金融运作情况来看,塔基们拿“大头”也并不足为怪。从撒切尔时代开始,英国私有化速度加快。原来国有的钢铁、航空、汽车制造、水电、煤气、电讯和铁路等等行业,接连实行私有化。转轨企业资产的评估和财务安排,均要由伦敦城的金融机构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私有以后的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靠特权大笔“买入”尚未上市的本公司股票,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董事们工资自定,有的董事长一拿就是100多万英镑(年薪)。与此同时,负责企业转轨的银行也根据企业资产总额获取约3%的财务服务费用,收入相当可观。有关高级管理人员从中提取约30%的奖金,拿到十几万、几十万英镑的并不少见。由此,英国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出现了一个“私有化”的代名词——“肉汁列车”,意指私有化过程油水之大。而那些暴发的公司董事和伦敦城的金融家们,也就成了“肉汁列车”的当然乘客。
去年以来,英国兼并风兴盛一时。其中两大医药公司合并牵涉资产总额90亿英镑;劳埃德银行兼并另一金融机构,牵涉资产60亿英镑……巴林银行为老资格投资银行,在财务咨询上素有信誉,而塔基本人又为此中专才,在上述兼并过程中担当财务咨询角色,因而新巴林公司获益颇丰。于是塔基也就成了这列日渐加大的“肉汁列车”上的新乘客。
迄今,英国政府对此不愿过问,有时还为“肉汁列车”上的“乘客”辩护。社会舆论愤愤然:少数人在“肉汁列车”上捞个脑满肠肥,大多数人在萎靡不振的经济生活里忧心忡忡,压力有增无减。造成这种社会分配不公的原因,有经济体制问题,有金融法规问题,也与社会道义相关。答案在哪里,确实发人深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