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清风两袖朝天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03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清风两袖朝天去
季音
闲暇里翻翻一些旧史籍,发现在我国历史上,值得今人学习的清廉官吏委实不少。明朝的于谦,就是很突出的一个。
于谦(1398—1457)是明永乐十九年的进士,以后曾历任监察御史、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直至兵部尚书。他在任上始终忠于职守,为政清廉。那时候,官场上送礼进贡之风盛行,一些官员为求得仕途顺畅,利用各种机会,给上司送厚礼,上呈皇帝的贡品更是珍奇古玩,竞相攀比。但于谦不屑于此道。他在一首题为《入京》的诗上写道:“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绢帕、麻菇、线香等这些各地的土特产,是明朝时外地官员进京奉送给权贵们以至进贡皇帝的大宗通常礼贡品。而于谦进京朝见时,竟是“清风两袖”,什么贡品也不带。是出于什么考虑促使他这样做的呢?于谦在诗里说得很明白,是“免得闾阎话短长”。“闾”在明时以25户为一闾,是最基层的民众聚居点。诗里所说的“闾阎”,是指普通百姓,这句诗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为了避免群众对此有意见,于是于谦决定空着手去朝见皇上。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这样做是需要有很大勇气的。当然,这“清风两袖朝天去”的诗句里还有另一层意思。他于谦为官不贪财,不谋私利,清清白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没有小辫子在别人手里,如此去朝见皇上,堂堂正正,又何须用什么贡品作为敲门砖,去讨天子的欢心?
于谦为官清正,不拿人民的脂膏去奉迎上司,主要是他洞察民情,关怀普通老百姓的疾苦。他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咏煤炭》,借乌金为喻,坦述自己的内心世界:“凿开浑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鼐彝原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诗的主题在于最后两句。于谦为了求得“苍生俱温饱”,宁愿把自己化为一块煤炭,冲破沉沉黑夜,给人民带来光和热。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呵!
于谦这种身为国家高级官员,依然与黎民百姓心心相印的品质,是很值得今人学习的。尤其是他“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廉正作风,今天对我们来说更有现实意义。
亲友之间遇事互赠些礼品,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现在有些部门和单位里,无节制地滥送礼品成风,每逢节日,便纷纷给上级领导机关和各部门的头头大送土特产品,甚至馈送礼券、礼金之类。这种庸俗风气是很有害的,它对正常的领导关系和工作关系是一种腐蚀剂,很容易成为种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温床。看来,提倡“清风两袖朝天去”,实行礼仪从简,似应列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内容。
(附图片)
苗地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