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喜闻“诤言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漫话

  喜闻“诤言奖”
季音
1月3日人民日报载:湖南长沙市从1995年2月开始,市领导机关设立了一项“诤言奖”,向社会各界人士广开言路,征求批评建议,截至12月初,收到涉及本市经济建设等许多方面的诤言679条,对改进工作起了显著推动作用。这个开明举措,实在值得赞许。
诤言,按照《辞源》的解释是:“直言规劝,止人之失”。在中国历史上,不少朝代都曾专门设有“诤臣”(也称谏臣或谏官)这个官位。这些官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朝廷提出各种批评建议。当然,在多数情况下是徒有其名,形同虚设。但也有些开明的皇帝,确实能注意听取来自下属的诤言,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当时的谏议大夫魏徵,是一位著名的敢于直言提意见的人,他前后向唐太宗谏陈200多件事,不少都被采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流传千年而不朽的名言,就是魏徵在回答李世民的询问时提出的。唐朝前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盛唐的辉煌年代,这与统治者重视倾听诤谏,无疑大有关系。
中国历史上一些有见地的政治家与思想家,大都主张为政者要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诤言,以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史记》的《商君传》里有句深刻的哲言:“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这里所说的谔谔者,即直言也。1000个人的奉承话,还不如一个人提出有见解的诤言,可见诤言何等可贵。唐朝一位姓周的学者还说过:“谔谔能昌唯唯亡”,更把提倡诤言提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已故我国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陈云同志。1995年5月23日人民日报刊出宋平同志写的一篇缅怀陈云同志的文章,文中说:“陈云同志在党内以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著称,在他面前讲话,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文章举了个例子:1982年,一位干部通过组织对某项政策提出了不同看法,受到了批评。陈云同志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专门就此事说了一段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有了民主集中制的气氛,才会有同志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不怕人家讲错话,就怕人家不说话。讲错话不要紧,要是开起会来,大家都不说话,那就天下不妙。”说得多么精辟而中肯呵!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越是在形势大好,各项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越需要听取来自干部群众的诤言。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多听听社会各阶层的种种积极的批评建议大有好处,它必将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中共长沙市委和市政府设立“诤言奖”一举,是有政治远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