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索尼骑虎好莱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04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索尼骑虎好莱坞
马小宁
去年岁尾,刚刚上任不久的日本索尼公司社长出井伸之宣布了董事会的一项决定:免去舒尔霍夫索尼美国分公司的总经理职务和董事会成员资格。这个看似平常的人事变动,其实是索尼在美国经营娱乐业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
舒尔霍夫被解职的直接原因是索尼购并的美国哥伦比亚公司连年亏损,成效不佳。一九八九年,索尼好莱坞梦的设计者舒尔霍夫成功地鼓动原索尼会长盛田昭夫做出决定,在日本企业大举进军美国的热潮中不失时机地斥资三十四亿美元从可口可乐公司手中买下长期负债经营的哥伦比亚公司。作为大跨国公司,索尼此举原本是想挟其电器的“硬件”优势,发展娱乐业等“软件”作为补充,最大限度地拓展商业机会。但事与愿违,哥伦比亚并未给索尼带来滚滚财源,相反,在过去的六年中,索尼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不仅为其注入巨额资金,而且由于票房价值下跌,还为哥伦比亚公司制片厂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债务。
作为索尼美国分公司的经理,舒尔霍夫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身为物理学博士的他对娱乐业并不在行,好莱坞中人戏称他是“无照经营者”;他花重金雇来的制片人乔恩·彼得斯和彼得·古伯同样也不善于经营大的电影公司。同时,公司总部对舒尔霍夫过分信任,疏于管理,几乎放任自流,也是一个原因。据报道,舒深得前会长盛田昭夫的宠爱信任,二十年来总部几乎从未给舒下过任何书面指示。
确实,跨国经营中高层管理人员素质十分关键,但选贤任能只是成功的一个方面。就索尼经营哥伦比亚公司这一事例而言,更深的根源恐怕在于当初制定收购计划时,决策者没有充分考虑到美国影视业市场的特点和收购兼并带来的风险,忽略了美国影艺界制作成本日益升高的长期趋势。实际上,在索尼之前进入好莱坞的法国财团就一直深受其苦。一九九四年,好莱坞平均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是五千多万美元,比过去高了百分之十五左右。一些大牌明星身价如日中天,迄今为止,索尼已为三位大腕分别支付了二千万美元的片酬,其余编剧、导演等人员的薪水也高得吓人。
索尼的困境与一九九四年四月发生的松下被迫将其以六十一点三亿美元收购的MCA忍痛以五十七亿美元转让给加拿大的席格兰公司一事表明,一九八五年后,挟日元大幅升值之势出现的日本投资者大举收购兼并美国企业的狂潮,在经历经营不善的打击以及日本国内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后,已经走到第二个阶段,日资正在被迫作出调整和重新安排。与索尼、松下遭遇类似,曾因收购洛克菲勒中心大楼而令许多美国人感到“蒙羞”的三菱也因大楼出租率不高、房地产价格下滑而面临贷款支付困难的窘境;许多在洛杉矶、芝加哥等地购买大批商用大楼的日本公司也因种种原因悄悄出售手中物业。
索尼年终换将能否在新的一年扭转在好莱坞的颓势还是个未知数。但它及其他日本在美公司的处境对企业界颇有启示:收购和兼并外国企业本身就存在着投资评估难和风险率高的困难,特别是在收购不熟悉的大企业时,还存在专业管理人员匮乏和文化、管理方式差异,风险就更大。这是跨国经营者必须充分考虑的战略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