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爱洒草原造福人民——记空军某场站官兵拥政爱民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双拥新篇

  爱洒草原造福人民
——记空军某场站官兵拥政爱民的事迹
许长林王仁忠
驻守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空军某场站官兵,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支持边疆经济建设视为己任,用真挚的情谊谱写出一曲曲爱民赞歌。去年8月,场站代表空军出席了全国基层双拥工作座谈会,并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
这个场站驻地周围居住着占人口总数70%以上的蒙古、达斡尔、鄂伦春、回等26个少数民族。场站官兵始终把边疆各民族人民视为父母,把草原当故乡。官兵们基本了解和掌握驻地各族群众的生活、称呼、礼节、庆典、禁忌等风俗习惯,都能自觉遵守,认真执行,事事处处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1994年6月中旬一天,天气骤变,草原上刮起了狂风,牧民在机场周围的羊群被大风吹散,有7只羊跑到部队场务连。由于一时找不到羊的主人,官兵们就把羊暂时圈养起来,然后派出12人分成4路,跑遍了周围7个苏木(乡),走了上百里路,终于找到了丢羊的牧民。当战士们把7只羊送到李志斌老人家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你们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找不到羊,我就不想活了。”
由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大都以游牧为生,患风湿病较多,加之医疗条件有限,得不到及时治疗,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为解决这一难题,部队主动承担起为牧民义务行医的重担,20多年来,共为驻地群众治病3.6万多人次,抢救危重病人86人。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边贸往来的增加,境内外各类流动人员增多,社情更趋复杂并直接影响当地的社会秩序。机场边有一个1100多户、近4000人口的村,由于一度社会治安状况不好,被称为“盲流屯”。为改变“盲流屯”的面貌,场站经常派官兵帮助该村进行普法教育,宣讲宪法、刑法等法律,使居民逐渐养成学法、守法的良好风气。场站还与公安派出所组成军、警、民联防治保小组,经常组织巡逻。经过几年努力,这个屯的社会秩序变好了。游手好闲、赌博、打架的现象不见了。大家通过诚实的劳动,摆脱了贫穷,户均年收入达万余元,80%的住户盖起砖瓦房,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