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美国兵走进图兹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07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美国兵走进图兹拉
胡锡进
波黑北部的图兹拉机场建在距市区约20公里处。正门联合国部队的牌子已换成了“IFOR”(北约执行和平部队)的牌子。因为这里是美军所在地,最受人注目。门口布满铁丝网、沙袋和掩体,有些是联合国部队留下的,有些是新设的。全副武装的美军士兵面对着大批记者及看热闹的当地人,所有进入机场的人都被全身搜遍。美国等10来家世界大电视公司甚至对着机场门口安营扎寨,用木头搭起固定的“瞭望塔”,并在附近设了节目制作中心。
美军士兵如何想
美军与联合国部队士兵外表的区别是,不戴蓝盔,武器和身上的各种“配件”要比蓝盔士兵复杂得多,但更大的特点是不像法、英蓝盔军人那样小心谨慎。他们不躲闪记者,什么都说。美军主力是来自驻德国的第一装甲师,但弗罗斯特上尉特别要求我记下他的部队的番号:第325伞兵团第3营C组,并骄傲地说,他的130人来自意大利,是进驻图兹拉机场的第一支美军作战部队。对美军进入波黑后的安全问题,弗雷斯特上尉说,最担心的不是现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们会逐步松懈起来,“处在危险中自己却不知道”,从而失去在复杂环境中应有的机敏。因此,他每天都要提醒士兵:你正处在危险中。
在这里的美军士兵有20万美元的人身保险。对身边的危险因素,每人都能列出一大串,但在多数士兵心中,地雷被列为首位(据说波黑各地埋着几百万颗地雷)。美国士兵大部分第一次来前南地区,在接受专门训练时,他们每人得到了一本小册子,内有关于波黑的基本常识,有向各族人致意的不同手势,还有用英语音标拼出的“你好”、“站住,否则我就要开枪”等当地语言的基本用语。装甲一师士兵墨菲虽然知道图兹拉的地理位置、波黑3个民族的基本情况,但当地语言一句也没记住。他22岁,已经结婚,并且有两个孩子。他说,保证自己的安全,最重要的是听上司的指挥,别自己到处乱窜,但也别自己吓唬自己,搞得自己睡不着觉。
弗罗斯特手下的两名士兵一个站在碉堡上面,一个在碉堡的里面接受了我的采访。站在上面的那个名叫伊恩,23岁,是个已有4年军龄的“老兵”。他说,波黑与他想象的差不多,到处是雪和树,与他执行过维和使命的中东地区相比,条件差多了。如果让他自己选择,他宁愿再回中东去。但他的情绪显得挺好,说来波黑“也不错”,可以“长见识”。采访那天正是他妻子的预产期,他不能打电话,不知道妻子生没生,生男生女,但他觉着这样“也挺浪漫”。
在碉堡里面守着重机枪的是黑人士兵怀特,他19岁,牢骚满腹。许多人说波黑美,他却哼着鼻子说:“那些人要是坐在这个又冷又潮的碉堡里,五六个小时不动地方,脚底下是水,就知道波黑美不美了。”他说,他当兵1年3个月,现在的税后工资1042美元,每月花掉1/4。他当兵是为了脱下军装后能免费上大学,但如果当初知道今天会来波黑,他宁肯去干别的。“我不喜欢波黑的地雷和天气,不喜欢从这个枪眼里看到小孩子冲我们做鬼脸,喊我听不懂的话。”在他看来,波黑“根本不关美国的事”,应该让联合国部队继续管下去,让欧洲士兵继续蹲这个碉堡,他和同伴则回到意大利去“继续晒太阳”。
图兹拉人如是说
在美军进驻前,图兹拉的居民至少在市府的号召下搞过两次“大扫除”。与波黑塞族人相反,这里的穆斯林大多对北约军队进驻波黑感到高兴。市长贝斯塔吉奇告诉我,他的城市希望美国军人不仅呆在基地,而且欢迎他们经常来城市里面逛逛,“花钱越多越好”。
让我多少有点惊讶的是,图兹拉人虽然欢迎美军,但说到美军来波黑的目的,他们也很直率。市长先生的回答是:美国要告诉世人,欧洲不行,但美国行。市民的回答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说“美国在巴尔干得到一个不花钱的军事基地”(官方说,美军交不交基地使用费的问题还在谈判);有的说“因为美国国内的大选。”一家卖电器产品的小公司经理米尔萨德和他的朋友则说,无论波黑是战争还是和平,都是大国的需要。米尔萨德甚至说:“大国一直在利用我们,现在该我们利用它们了。”他的妻子说,这么多美国兵来图兹拉,肯定会带来许多问题,“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和平,还顾不上想这种和平的后果。”
战前的图兹拉是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化学工业基地,整个战争期间,城市建筑没遭大的破坏。但市民们都记得,1993年春至1994年春,波黑中部穆控区受克族封锁时,“一个金戒指换一公斤面粉”的情景。也忘不了1995年5月底,塞族军队的一枚炮弹落在市中心,炸死71人的惨剧。美军部队进驻前,城市里风传“闹鬼”,据说一名警察夜里在那颗炸弹落下的地方看到一个没脸的姑娘;夜里,市内还常能听到令人恐惧的哭号。我在城市里住了两个夜晚,当然什么“鬼”也没见到。一位穆斯林官员说:“显然,这是战争结束后的特殊综合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