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心系百姓——繁昌县委书记周其东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0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心系百姓
——繁昌县委书记周其东二三事
包征平
日前,笔者在革命老区——安徽繁昌县采访,所到之处都能听到干部群众称赞他们繁昌县委有个好班子,班子有个好班长——清廉正派的县委书记周其东。
今年44岁的周其东,农民出身,大学生,在解放战争“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地荻港镇先后担任过镇长、镇党委书记,1992年担任繁昌县县长。
初识周其东书记,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办公楼由于年代较久,木楼梯走起来“格、格”地响,四周墙壁只是用石灰水刷得雪白。一个乡镇产值50亿元、县财政收入逐年增幅50%的县领导办公室显得有点寒酸……
采访中,我们听到了周其东的一些事情。事不大,但却反映了他的“为官之道”。

周其东到繁昌担任领导工作,结婚近20年,夫妻两地分居生活18年,尽管夫妻相敬如宾,但家庭矛盾仍然难免……妻子感叹:“县委书记的老婆不好当啊。”
周其东的妻子姓沈,和他自小住一个村,成年后又在一个学校里教书,结婚后,他当镇长、镇委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妻子一直在乡村学校教书,直到1993年才调到城关小学。结束18年的两地分居,第一次团聚在城关过春节,两个人却吵了一嘴。腊月二十七那天晚上,一位老同志来找周其东,周不在家,老同志丢下两瓶酒和一些土特产就要走,沈老师左拉右拉拉不住,老同志一路小跑就不见了。周其东从乡镇检查工作回家,一看桌上摆了几瓶酒和一堆土特产,马上火了,板着脸责备妻子:“你把东西给我退回去!”
老同志姓啥叫啥都不知道,礼品往哪退?妻子急得直哭。丈夫、女儿、儿子、邻居都帮着回忆来人是谁,最后还是周其东想起来,某单位一位老同志因为职称评定问题搁浅曾上访过他,他经过了解妥善处理了问题,可能今晚人家是感谢来了。于是妻子拎上东西出了家门,跑了好几条街终于找到了那位老同志的家。
去年春节刚过,一位小伙子来到周其东家,说是为招工分配的事,送封信给周其东反映情况。信封没封口,沈老师随手放在桌上,没放好掉在了地上,里面露出了钱,她一见,吓出一身冷汗,不好!抓起信封就追了出去,外边下雨,她也顾不上换鞋打伞,心想,这次要让人家跑了,周其东回来,我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在一位女邻居陪同下,她追出很远很远,将钱如数退到了那位小伙子手中。事后本想“讨好”丈夫,可周其东听了却说妻子“警惕性还不够高”。

周其东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深得民心。他常说:下乡入农户,倾听群众呼声,是县委书记的看家本领。
周其东一直在基层工作,父母生活在农村,老父亲79岁之前一直挑粪桶下田耕作,妻子砍茅草作烧饭柴砍了近20年。而周其东,身为县委书记,要做的事太多,他实在顾不了自己的家。
一天中午,寒气逼人,周其东正准备下班,在县委大院碰到一位吵吵嚷嚷的老汉,说是要见“县太爷”,信访办的同志怎么劝也不走。周其东走过去,问老汉什么事。“我找县太爷要饭吃!”老汉哭诉着,“我没饭吃了,原先两个乡现在并为一个乡,没人管我这个瞎子了,我来找县太爷为我作主呀!……”
原来这老人是小州乡双眼失明的五保户吴老汉。周其东心里很难过:“老人家,我这个县委书记没当好,让你老受苦了。”他看到,初冬季节老人身上还没穿上一件像样一点厚实一点的衣服,当即脱下自己的外衣和羊毛衫给老人穿上。他请吴老汉和他一道回家吃饭,老人执意不肯,他就扶着老人来到机关食堂,和老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谈,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和要解决的问题。其间周其东端着饭碗回家拿了两件衬衣和一条棉毛裤、一双鞋子到食堂交给吴老汉,见吴老汉不好拿又跑到办公室找来一个袋子给老人装衣服。

去年2月21日,周其东收到中沟乡杨村小学三年级学生、10岁小女孩杨玲玲的来信,说父亲去世,家庭困难,她没钱上学了。周其东当即给杨玲玲写了回信,又拿出200元钱,委派县委信访办两位同志送去,并嘱咐他们会同乡政府在开学前做好善后工作,一定要让杨玲玲按时上学。接到周其东的回信和200元钱,杨玲玲的母亲感动得泣不成声。这位农村妇女搂着女儿对县里来的同志说:“我要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人,让她们上学读书,长大后报效祖国!”
周其东思维敏捷,普普通通的身材,普普通通的谈吐。谈成绩他从不沾沾自喜;讲贡献他从不邀功请赏;办公室没有老板椅、老板桌,更没有豪华轿车;为工作,他彻底戒掉了烟和酒……去年“七一”前夕,作为全国百名优秀县(市)委书记之一,周其东出席了北京的表彰大会。“廉洁奉公做表率,争当人民好公仆”———这正是他的心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