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在鞍钢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中 苏联专家热情帮助解决关键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4-19
第1版()
专栏:

在鞍钢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中
苏联专家热情帮助解决关键问题
【新华社鞍山十八日电】苏联专家在鞍钢各厂矿开展的技术革新运动中起了很大作用。四年来,专家们向生产和基本建设部门提出的建议有一万多项,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关键问题。
早在一九五零年,苏联专家波波夫就帮助炼铁厂试用烧结矿冶炼低矽铁成功。这一技术革新的成功,解决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家”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日本统治鞍钢时期,曾经派专人拿着矿石到英、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研究,并且还请了一位美国专家来鞍山实地观察,结果都失败了,这位“专家”认为“鞍山原料不适宜做烧结”。东北解放后不久,苏联专家波波夫来到鞍山,就热情地提出大量使用烧结矿的建议。鞍山钢铁公司积极支持苏联专家的建议,并确定首先在炼铁厂周传典所在的某号高炉上试验。经过周传典和高炉工人的共同努力,高炉使用烧结矿的建议终于实现。在很短的时间内,炼铁厂的各个高炉都使用烧结矿炼铁,使用率达到百分之九十,生铁的产量大增,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五十。接着,波波夫又指导炼铁厂炼制低矽铁成功。高炉冶炼低矽铁,也是日本人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波波夫具体研究分析了高炉、矿石等各种情况后,提出了用酸性渣炼低矽铁的建议,经过周传典和高炉工人的试验,炼低矽铁又试验成功了。
高炉炼低矽铁成功后,为高炉的炼钢生铁直接送到平炉炼钢创造了条件。因此,炼钢厂为了脱矽所设的预备精炼炉就要闲置起来。这时,在马卡洛夫和布利兹纽阔夫等专家的帮助下,炼钢厂又开始了改预备精炼炉为炼钢平炉的工程。这一工程的改造,使炼钢厂增加很少的投资就扩大了炼钢的设备。此外,在苏联专家马雪洛夫、吉林吉夫、聂挪司切也夫的帮助下,炼钢厂的职工改造冷打炉底为烧结炉底成功,这不但保证了炉底的质量,延长了炉底的寿命,而且大大增加了钢的产量。在选矿厂帮助工作的苏联专家吉连切耶夫,指导职工用焦粉代替无烟煤作为烧结的燃料成功,使产量提高了三分之二,一年可为国家增产七百多亿元的财富。马卡洛夫帮助初轧厂改进复座均热炉的烧嘴后,使烧钢的速度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六点五。在化工总厂,职工们根据苏联专家别列斯基的建议,改进了粗苯的生产,使粗苯的回收率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
在鞍钢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中,苏联专家们十分关怀广大职工的新创造,并设法给予各方面的帮助。例如张明山创造“反围盘”时,钢材怎样在进入口导板时能立得起来这一问题无法解决,这使张明山苦恼了好多天。后来,张明山想起苏联专家贝斯脱罗夫提出的在毛轧和光轧之间的跑钢槽里加挡板的经验,这一启发使张明山最后完成了“反围盘”的创造。“反围盘”试验成功后,出孔管子时常出毛病,轧出来的钢条还有一道一道的纹。经过苏联专家研究,把出孔管子改成拧劲的,钢条再也不会把管子顶跑,钢条在管子里服服贴贴地过去了。接着专家又把出孔管子嘴的椭圆再放宽一些,铁管换成钢管,这样轧出来的钢条就光溜溜的,一道纹也没有了。第一薄板厂助理工程师汤富麟在创制轧钢机的双重升降台时,苏联专家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专家日丹诺夫斯基把苏联的书籍借给他看,使他首先创造了自动联合器。专家克拉特柯夫提出把两块铁板整齐地合并起来轧制的办法,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产量。专家拉地莫夫帮助他把双重升降台的图样最后肯定下来。现在,双重升降台正在苏联专家帮助下进行试验。这一创造成功后,对于第一薄板厂的生产是一项非常重大的革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