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扶贫攻坚话艰难——来自贫困乡村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08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扶贫攻坚话艰难
——来自贫困乡村的报告
贫困乡、村是自然和历史形成的落后经济文化圈。贫困乡、村经济发展速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在实施扶贫攻坚的两年时间里,贫困地区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各方面给予的关怀和温暖,但同时也有压力、忧虑、苦衷、困惑,迫切需要国家、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
忧虑之一:生产力要素越来越偏离贫困地区。贫困乡、村大都处在山区、边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接受城市辐射的能力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各要素从效益低的地方向效益高的地方流动,资金、人才、技术从不同方位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贫困的乡、村因基础差、底子薄,生产形不成规模,更形不成产品优势和商品优势,市场竞争力很弱。乡、村财力结构非常单一,保证“吃饭”都困难,更谈不上发展。
忧虑之二: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事倍功半。以湖南省150个特困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为例,1990年特困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0元,全省农民人均545.69元;1991年特困乡人均205元,全省人均668.91元;1992年特困乡人均234元,全省人均739.42元;1993年特困乡人均287元,全省人均851.87元;1994年特困乡人均388元,全省人均11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绝对数由375.69元拉大到767元,扣除物价因素,特困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呈负增长趋势。在特困乡工作的干部职工埋怨:“生活不正常,工作做不完,工资拿不到,政绩不显著,职级上不去。”
忧虑之三:扶贫贷款可望难及。给贫困地区优惠贷款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关键措施,也是搞好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而现行体制是:扶贫主管部门没有分配资金的决定权,银行部门则强调效益原则,造成需要与分配脱节,用款要经过许多环节,如立项、筛选、考察、论证、审批、找担保等等,要用各种手段才能疏通关节。甚至资金到了营业所,不给信贷员点好处他们也不放款,或者是长款短放、新贷抵老贷、借贷先扣息、先立据后放款等等,使你急不得、恼不得。如平江县大州乡改造一个电站,经市、县主管扶贫领导拍板贷款25万元,到营业所后打了5万元折扣,立据20万元,花费路费5000多元,评估费1000元,一次性扣三年的利息19700元,扣去老贷款本金11000元,息金24000元,实际只拿到139300元,致使工程不能竣工。这个乡只得又借了8万元高利贷,才使工程完工。现在电站虽然建起来了,但每年的盈利刚好够交高利贷的利息。贫困农户使用扶贫贷款搞种养业开发,更是手续繁杂,而且还需花150元办理一个“贷款证”,才能得到有关贷款。
忧虑之四:给了项目难配套。贫困乡(镇)多数没有像样的经济实体,长期靠“补贴”过日子。现在社会各界扶持的项目大都需要配套。贫困乡、村除了劳动力之外,缺少资金配套,但不配套又得不到有关方面的资金扶持,只好东挪西借,硬着头皮“配套”。项目开发的实事办得越多,乡、村和农民的负担就越重。致使一些贫困乡(镇)的领导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得过且过中混日子。
忧虑之五:有效扶持措施难到位。党和各级政府给贫困地区的各种扶持都是通过部门这座桥梁来沟通送达的,然而有的部门以突出重点、讲究效益为由,对大项目或与解决群众温饱没有直接关系的项目,不与贫困乡、村发生借贷往来。据湖南省统计,1995年国家分配的扶贫贷款1.65亿元,掌握资金的部门一味强调“上大项目,集中搞几个项目”,其中审批投向种养业项目资金占不到贷款总额的50%。许多贫困乡、村埋怨:“连扶贫贷款都与我们无缘,叫我们用什么手段脱贫”。
现在,贫困乡、村群众最大的愿望是:
国家给贫困地区农民的优惠最好实行暗补改明补。扶贫贷款是国家鼓励贫困地区进行项目开发的重要手段,由于运行机制问题,贫困乡、村尤其是贫困农户实际上很难得到扶贫贷款,使扶贫贷款有扶富不扶贫之嫌。如果能把补贴给金融部门掌握的钱(贴息)以明补的方式,通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扶贫办),建立贫困地区种养业开发基金,扶持那些肯动脑筋、有苦干精神的贫困户搞滚动开发,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国家不贴息贷款,则在不改变其投向的前提下,主要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以种养业为主的加工业和能开发当地资源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确立贫困乡、村项目区制度,所有扶贫资金只能向项目区内投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只管到贫困县,但就一个县而言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贫困,往往那些经济较发达的乡、村特别是县城周围的乡镇用的扶贫资金最多,有的甚至集中扶贫资金搞县城建设和开发区建设,扶贫资金没有用到解决群众温饱的刀刃上,没有起到攻坚的作用。因此,由省、地(市)两级扶贫办确立贫困县的贫困乡、村项目区制度已势在必行。
完善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扶贫资金的使用政策性很强,对扶贫资金的跟踪管理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建立激励脱贫的机制。攻坚有难易,脱贫有先后,各贫困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搞脱贫一刀切。因此,必须有一种鼓励先脱贫的激励机制。
湖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曾代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