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从澡堂里唱戏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09
第12版(副刊)
专栏:飞水杯文艺短论征文

  从澡堂里唱戏谈起
章仲锷
往时洗澡都是去澡堂泡池塘,有时会遇见一位专爱在这种地方唱京剧的戏迷。只见他旁若无人,赤身大吼一段《锁五龙》,临末了还带做派,一句“某再来”,手舞足蹈,拍得汤水四溅。众裸者或瞠目结舌或相视窃笑,皆不吭声。我那时还小,留下印象很深,还挺钦佩他的歌喉和勇气。暗想,反正我在这场合决不敢唱也不会唱。长大后才琢磨明白,这主儿大概表现欲极强,唱得却未必怎样,澡堂子里特拢音,哪怕喑哑低弱,也似黄钟大吕,俨然金少山再世。故尔他才拣这地方唱,犹如小伶工学艺时对着坛子口喊嗓一般。
眼下有种颇为流行的玩意儿卡拉OK,也是时不时地硬灌进你耳朵里,不管你喜欢还是厌恶。我家宿舍楼不太隔音,就有位执拗的歌者,每当饭后,正是我想读点或写点什么的时候,他老兄便OK起来,顶真而专注,并且总是那首《涛声依旧》。连累得我对这首歌也熟得不行,成了我唯一能哼的流行曲。甚至认为它是世上最难唱的,否则那老兄怎么总是荒腔走调,让人受不了呢?
我无意把卡拉OK的喜爱者类比作那位澡堂唱戏人,但从歌者的欲望、心态和社会文化趋向上看,他们或有共通之处。卡拉OK之所以风靡,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自娱功能,满足了某些人的表现欲。但“自娱”又同“表现”相左。你若关起门窗在自家或歌厅饭馆的包间里演唱,“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唱好唱歹,自得其乐。偏偏好此道者,愈是大庭广众,愈是吼得来劲,这便苦了别人的耳朵。中国人又有爱凑热闹的习尚,于是形成一股潮流,地不分南北,歌厅林立,凡像样点的饭馆皆备OK,大有席卷天下、囊括四海之势。
这最后一句话倒也不假。据说卡拉OK源于东洋,也是一种搞倾销的产物,就像《铁臂阿童木》之类的连环画,让你躲不开、推不掉,司空见惯也就默认接受了。听说西欧北美就不大待见这玩意儿。我推测是因那里比较讲究尊重个人意愿,对任何强加于人的东西都反感的缘故。摇滚乐和迪斯科也够闹人的,但听任自便,你可以远离歌厅舞榭,不去问津。不像咱们的城镇,行旅在外,你想吃顿安静饭有时也难。OK者在那儿又吼又比划,还有鼓掌叫好助兴的,吵吵嚷嚷,恍若闹市。我就纳闷,不少餐馆禁止猜拳行令,却容许比之更喧闹的卡拉OK,难道噪声也是洋的更尊贵些?仅就这一点看,我宁肯做国粹派,听任那位澡堂里的光屁股“某再来”,也不愿赶时髦忍受某种不快卷土重来。前者至少还有板有眼是中国味,而后者从形式上就给人一种被逼迫、被驾驭感,似乎不是你唱歌,却像歌子督着你开口!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不快。从尊重他人爱好和生活娱乐的角度,我理解并认可一切自娱形式。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扭秧歌也好,唱卡拉OK也罢,不论雅俗,不分洋土,只要健康得当,皆所宜也。这里且不侈谈社会公德、集体主义什么的,只想强调两条:莫扰民,勿相强。
(作者单位:《中国作家》杂志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