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探访千羊户——蒙古国西部草原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09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探访千羊户
——蒙古国西部草原纪行
本报驻乌兰巴托记者敖其尔
蒙古朋友说:“不去草原看一看,不知蒙古美不美。”访问蒙古西部草原,成了记者的一大心愿。
蒙古在传统上是游牧国家,养牛放羊是蒙古畜牧业的主体。据统计,1995年蒙古牲畜总头数达2860万头,创历史最高纪录。为了解草原游牧民的生活,前不久,记者从首都乌兰巴托出发,访问了蒙古西部的乌布苏省和科布多省。透过飞机舷窗往下看,展现眼底的是墨绿色的森林、弯弯曲曲的河流、星星点点的蒙古包……
在同行的建议下,我来到蒙古著名“人民企业家”、千羊户——宾巴道尔吉家中做客。
宾巴道尔吉住在哈日乌素湖畔,距科布多省府科布多市150公里。当我们驱车来到两座乳白色的蒙古包时,身穿蓝色蒙古袍、头戴棕色礼帽的宾巴道尔吉迎接了我们。他高兴地说:“今天一大早就右眼跳得厉害,果然贵客临门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游牧人家。蒙古包里没有床,客人一进门便被招呼盘腿坐在蒙古包右侧。给客人沏茶倒奶斟酒全用的是银碗和木碗,客人喝完第一碗茶后,主人开始给客人敬酒。蒙古包里没有电视机,红色旧木箱上放着一台收音机。马鞍、马鞭、笼头放在包的一角,包内还放着两袋晒干的奶豆腐和奶酪,灶上的大铝锅热气蒸腾,一股香喷喷的煮羊肉味弥漫包内。宾巴道尔吉说,草原上有种说法,主人正煮肉时来客人,客人有福气,主人将幸福。宾巴道尔吉家现有1200多只羊、80多头牛和60多匹马,羊毛、羊绒、牛羊皮等畜牧产品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政府近年实行统一收购畜牧产品体制,他把产品卖给收购公司和小商贩。仅羊绒就年出售150公斤,加上其它产品,全家年纯收入约有500万图格里克,在蒙古牧民中属于高收入。
今年58岁的宾巴道尔吉已有几十年的放牧经验。他说,草场好不等于牲畜好,牧民就怕遇上天灾,所以要备好草料、修好棚圈。游牧生活是艰苦的,一年四季刮风下雨没有一个休息日,懒汉想发财是白日做梦。勤劳加经验,宾巴道尔吉连续五年接羔育羔成活率几乎达100%,牛羊马个个膘肥体壮,他因此赢得“千羊户”的光荣称号。
不过他也有苦恼。年纪大了骑马放牧困难多,自己的孩子大都成家立业,只能有时帮点忙,想雇一名牧工却十分困难。原因是地广人稀,年轻人少,而且大都不愿意放牧。
宾巴道尔吉还问起中国的牧民生活情况。我告诉他,中国内蒙古不少地区有游牧民,游牧生活近几年开始走向现代化,如蒙古包电器化、轻便化、多样化。他听了觉得很新鲜,不时地提问题,兴趣越来越浓。
走出蒙古包时,金色的晚霞洒满了整个草原。临别时,宾巴道尔吉执意送我一包奶豆腐,并说奶食是蒙古人最“圣洁”的礼物。手捧奶豆腐,我仿佛感到它不是道别礼,而是宾巴道尔吉那颗友好纯洁的心。(上)(本报乌兰巴托电)(附图片)
(压题照片敖其尔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