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签完合同人就走哪管绒鹅养不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0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

  签完合同人就走哪管绒鹅养不活
去年上半年,对于我镇公曹村部分贫困户来说,是一段最难熬的日子。他们东挪西借,筹集6600元钱购买的44组、132只所谓的“绒鹅186”,饲养了一年,共吃掉3135元的饲草饲料,最后仅剩活鹅33只,鹅蛋286枚。
项目实施一年,项目推广单位——我省庆阳地区经济动物研究所,只是在1994年8月派人和公曹村签订了项目实施合同,并做了公证,然后向养鹅户签发了“保险卡”和“饲养登记卡”,收取了6600元的鹅种款及每对鹅10元钱的保险费,以后便没有提供任何服务。
一年来,手持“保险卡”和“饲养登记卡”的贫困户,虽精心饲养种鹅,但它们还是在“保险期”内大量死亡。村民们提着死鹅,想向那些曾大讲特讲“绒鹅全身都是宝”的推销者们问个明白。谁想,这些在合同中明明写着“派技术人员跟踪服务,现场指导,狠抓科学管理,突出经济效益”的“科技”人员早已“黄鹤一去不复返”。
他们按照合同第三条“投放到户的种鹅,三个月内自然死亡,饲养人员经主管单位负责人检查、凭镇经委证明信和鹅爪子到甲方种鹅基地换回种鹅”的规定,推举村经委主任赵红俭持有关手续及保险期内自然死亡的35只种鹅的鹅爪,到庆阳地区经济动物研究所找所长王颖飚,要求兑换种鹅,但无人理睬。
庆阳地区经济动物研究所在“养种鹅能致富,发展出口为国家创外汇”的宣传广告中说:绒鹅186,是一种新品种鹅,适宜旱养,体态高昂,体型紧凑细致,发育生长快,体重6至8公斤,公鹅可长到10至12公斤,产蛋率高、皮质柔韧、绒羽丰满,胸部宽大、脖粗、头方、有报警能力……养新品种鹅胜过养鸡10倍以上。
而我在公曹村贫困户赵长俊、赵延华家看到,所谓“绒鹅186”,只比一般鸭子大一点,母鹅超不过2公斤,公鹅超不过3公斤。广告宣传中说,“鹅绒裘皮出口率非常高,每张鹅皮国际市场价值30至50美元,非常紧缺”。而实际情况又怎样呢?公曹村贫困户赵长俊说:“1994年8月,庆阳地区经济动物研究所所长王颖飚等来公曹村宣传推广‘绒鹅186’,声称养这种鹅两组每年可获经济效益2600元。在这种情况下,我贷款养鹅,村里其他人也都纷纷贷款借款购鹅。可现在,仔鹅、鹅蛋无人回收,连死鹅的皮也无人要。科技单位说假话,售假货,真把我们农民害苦了。”
公曹村的养鹅户希望有关部门过问这件事,为受害农民说几句公道话。
甘肃宁县和盛镇李同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