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心灵舞者——记北京大学生歌舞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0
第10版(文化)
专栏:

  心灵舞者
——记北京大学生歌舞团
高飞
1995年12月5日,北京国安剧院的舞台上,一群年轻人正在翩翩起舞,他们用优美的形体语言在向观众们讲述着一个个年轻的故事,展现出一颗颗年轻的心灵。一台“你好,大学”演出完毕,观众席上的大学生掌声如潮。观看演出的中国舞蹈协会主席贾作光老先生当场欣然挥毫:“美在自然”,并评价这是一场高水平的演出。
这个演出团体就是北京大学生歌舞团。它成立于1992年,是北京大学生艺术团的6个分团之一,共有成员30余人,来自首都各高校。这些年轻的舞者开辟出一方校园舞蹈艺术的晴空。
他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由自己创作,以校园生活、校园文化为背景,展示他们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表达他们对世界与人生的独特感受:大学是我们青年时代最难忘的岁月,一年一年,我们学会怎样去爱,怎样长大,《成长》表现了对校园生活的珍视与依恋,《速写》用美术手法表现一位校园舞者……他们的长处不在于技巧,而在于青春活力的自然流露,真情实感的朴素表达。他们不仅在用肢体,更是在用心灵舞蹈。
当别人坐在咖啡厅或影剧院享受温馨与浪漫的时候,他们却在空旷的排练厅里单调地重复着踢腿、点转、压腿、开胯。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要领,他们甚至冬天也在冰凉的大理石地面上赤足练习,连袜子也不穿。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晓荷同学是歌舞团的主要演员,在一次演出中脚部负伤,身体高烧39度,她咬着牙硬是坚持到最后。刚回到后台,便一下瘫倒在伙伴的怀里。
他们成功了,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很高赞誉。然而他们中许多人却认为,最大的收获不是别人赞赏的目光,而是在歌舞团里培养出的艺术修养。他们中有一个小伙子,在参加歌舞团之前,整日在录像和扑克牌中消磨着青春。自从参加歌舞团后,如同换了一个人,再无颓废委靡之态。他意味深长地告诉同学,从舞蹈中他找到了激情。(附图片)
图为北京大学生歌舞团演出舞蹈《撇扇》。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