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藤森总统真实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0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藤森总统真实在
马世琨
这个题目,实际上是我两次在秘鲁采访藤森总统时的突出感受。
第一次采访藤森总统是一九九二年四月,在他上台执政十个月以后。在此之前不久,他当时的夫人苏珊娜去了台湾,使一直稳固的中秘关系平添了不可捉摸的因素。我们访问拉美记者组决定加访秘鲁,与此事不无关系。但我们抵达秘鲁时,事情已起了变化。藤森总统刚从中国访问归来,并决定接见记者组。我们请中国大使馆的同志介绍有关秘鲁和藤森总统的背景时得到提醒:“你们可要多准备些问题,这位总统见记者基本是问一句答一句,不然会冷场的。”
接见安排在总统办公室进行。他把我们让到房间一侧排成直角的沙发上,自己拉一把椅子坐在对面。没有寒暄,也不问我们喝点什么,只笑吟吟地等我们提问。关于秘鲁的当前形势,他仅说:“困难很多,我们正在设法克服。”问他访问中国的观感,他答:“与中国领导人谈得很好,中国文化瑰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利用记者身份的方便,三番两次变着法儿希望听到他对台湾问题作更明确的表态,但他总是那句话:“在北京我们再次肯定了二十年前两国建交时确定的原则。”
就报道而言,这次采访不令人满意,但对藤森总统的不拘礼节和他对我们的提问作填空答题式的应对,印象颇深,而且能够理解。当时他处境艰难,国民经济几近崩溃,通货膨胀率高达四位数,恐怖主义组织活动猖獗。我们在利马逗留期间,天天有游行示威,到处是装甲车,满街跑的汽车中多数破旧自不待言,有的甚至没有后备箱或缺了车厢左右侧板,中国大使馆的墙上也架起高高的铁丝网,以防“光辉道路”等恐怖组织往里扔爆炸物。
第二次采访藤森总统是一九九五年九月。说来也巧,他又是刚访华归来。对这次采访无须多作准备,因为对他近几年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举措已耳熟能详。他的政府严厉打击恐怖活动,使“光辉道路”等组织近乎灭亡;果敢稳妥地治理经济并效果明显:通胀率已降至一位数,一九九四年国民经济增长率高达百分之十二点九,使秘鲁破天荒地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期间,藤森总统决定在日内瓦人权会议上投票支持中国,这在拉丁美洲是史无前例的。
这次他在总统府一间小会议室接受我们采访。像上次一样,他一个人走了进来,没有陪同,没有翻译,没有服务人员。还是我来开场白。我说,在记者组中,我和我的同事四年前采访过总统阁下,对再次有机会采访您感到格外荣幸……我满以为他会说几句诸如“很高兴见到你们”、“对两次访问秘鲁有何观感”之类的客套话,但他一句也不讲,还是那样笑吟吟地等着提问。我们提了十个问题。他的话明显比上次多。他强调指出:“政府得到的支持率超过百分之七十,这是最重要的。”我们问他为什么四次访问中国,他说:“中国十几年经济发展取得丰富的经验,很多方面值得借鉴。”我们问:“有报道说你的工作方式很独特,您如何自我评价?”他答:“除了有特别的事,我白天一般不在总统府里。今天因为开军事会议,也为接待你们,我才没出去。”他进一步解释,他要求所有内阁成员都要经常到基层,多接触普通百姓,听听他们的意见,以便随时修改、补充政府决策。他还告诉我们,他一般每星期三四天在下面。
“您什么时间批阅文件?”“晚上。晚上我用来处理文件和读书。我睡觉很少。”
我不由得停笔端详他瘦削的面容,比两年前略显苍老,但精神很好。我想,作为没有多少政治背景的第二代外国移民后裔和农业专家,藤森总统临危受命而又能连选连任,他为人平实而不虚浮,不尚空谈而办实事,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