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影视该给孩子什么样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0
第10版(文化)
专栏:文化消费大家谈

  影视该给孩子什么样世界
卜卫
看电影、看电视、看录像已成为许多孩子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据一项全国城市儿童调查,小学生平均每天光看电视就达40多分钟,现在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开始普及,节目更多,孩子们为此花费的时间也要长得多。在从事影视对儿童影响的跟踪研究中,我发现,影视节目中过多的暴力镜头与性镜头,对儿童成长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不要让罪犯成为孩子模仿对象
河南一少年由于对自己的生活处境不满,常感到悲观和怨恨,平时爱看凶杀录像,崇拜江湖大侠。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他无故用斧头杀害了一个女医生,留下了一张字条,署名“闪电杀手”,以发泄自己的愤恨。许多案例说明,生活缺损的儿童,已具有了发生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被影视媒介误导,极有可能模仿媒介而产生反社会行为。儿童的模仿行为是普遍现象。一项研究指出:最初接触的对象、感到新奇的对象、经常接触耳濡目染的对象、钦佩和羡慕的对象、有艺术魅力的对象都容易被儿童模仿。儿童的模仿行为与个人的年龄、性别、气质、性格、神经类型、个体生活史及是否遇到相似境遇有关。一般来说,处于正常的社会关系中的儿童的简单模仿行为(无论是模仿英雄还是模仿敌人)不会引起长期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成熟、境遇的变化,儿童可能忘记了这些行为。但处于不正常社会关系中的儿童,或对社会环境怀有广泛敌意的儿童,受到媒介的暗示后,容易采取侵犯性行为乃至犯罪行为,即使是短暂的行为,也可能铸成无可挽回的大错。一些研究表明,社会关系不正常的儿童常常避免看温和的、充满爱意的儿童片,因为这些片子提示了儿童生活中缺少的东西,令他们痛苦,他们转而爱看凶杀武打片,借此宣泄对社会的仇恨。
世界并非充满暴力
对儿童来说,“以任何明显而具体的言语或行为意图使人屈服(无论有无伤亡或物品毁损)之情境”皆属暴力。口语暴力、肢体暴力、武器暴力、物品毁损均为暴力的展示方式。如今暴力方式在儿童喜爱的成人片、动画片、卡通连环画、电视国际新闻等内容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媒介中正面人物的暴力行为为儿童展示了人类英勇顽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百折不挠的情形,如成人片中的武林英雄、动画片中的阿童木、变形金刚、连环画中的金刚葫芦娃等。但暴力行为也有较强的消极影响。对现实与幻想分辨不清的儿童来说,过多的暴力表演给儿童造成一种错觉,以为现实社会充满了暴力。不仅儿童,即使成人也难以逃脱这种印象。研究表明,影视接触量影响个人对世界的看法,看得越多,其世界观与电视内容所呈现的答案越一致。接触暴力节目多的人比接触少的人更容易觉得世界充满危险,也更容易觉得人们多半自私自利、不可信任。这将对儿童的社会适应产生严重的障碍。如罪犯通过暴力而获胜,儿童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有效的,因为它得到了报偿。对社会关系不好的儿童要特别注意,他们最容易模仿暴力行为或受到暴力行为的心理伤害。
太多的性信息引起烦恼
在现在影视中,儿童接受了大量的有关性信息的传播。他们从电视、录像等媒介上了解到异性成人之间怎样身体接触、怎样亲吻、怎样表达或暗示爱意等。幼儿园小朋友学会异性之间的亲热动作如接吻,小学生宣布要与某某结婚或公开追逐某生,中学生有相对固定的异性朋友等,这些在现代社会已不成其为新闻。当儿童卷入某一流行的电视剧或爱情小说时,女孩子容易想入非非,男孩子则跃跃欲试。
无疑,儿童模仿成人的与性有关的行为,是不正常的早熟,必然不利于儿童成长。这种消极影响表现在4个方面:1.性别社会角色过早分化。研究表明,吸引儿童的系列剧或卡通故事里,充满了传统化的性别角色,在它们的误导下,儿童很小就会意识到男女的差别,盲目地模仿特定角色的个性,影响儿童个性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女孩子,分化过早容易失去自信,以性别来解释生活或学习失败的原因。2.这种早熟使儿童热衷于异性之间的互相吸引和交往,而忽略自己的学业成绩。3.对中学生来说,过早的情感体验常常造成难以挽回的感情伤害。4.最重要的是,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社会知识相对贫乏的时候,儿童对来自成人社会的信息的理解是表面化的或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因此,儿童会依此建立错误的有关性的信息系统,并作为日后判断有关信息的依据,它有可能影响儿童的一生幸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