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有困难找工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0
第11版(职工天地)
专栏:工会之声

  “有困难找工会”
互友
去年8月25日,一场大暴雨使申城变为泽国。在密密雨声中,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包信宝敲响了一家又一家特困职工的门。这天是他定下的每月一次的走访日。
为解决部分职工的生活困难,上海工会系统推出了富有创见、颇见成效的定向包户帮困法。1994年初,普陀区总工会与曹安市场联手,固定救济20户特困户,并逐步扩大帮困范围。包信宝得知这一做法后,认为这种方法是可取的,决定在市总机关搞试点,要求机关干部和直属企事业单位定向帮户100户,由干部募捐,实行“定户、定时、定额”三定的方式。由此,一大批生活艰苦的人们走出了阴影,看到了希望。
52岁的吴龙华是闸北区某酒楼的职工,他原先根本没想到自己至今还能活着,而且活得好好的。一年前,医院给他下的诊断是“肝癌晚期,不能手术”。吴龙华的单位效益不好,难以支付巨大的医疗费用,老吴下岗的妻子变卖了家中所有可卖的东西,要把丈夫留住。母女俩吃了上顿没下顿,女儿付不了新学期的学费……吴龙华不忍心拖累妻女,多次自寻短见,但都被细心的家人拉了回来。这场病不仅将吴龙华推到了死亡边缘,也使他整个家庭濒临破碎。
危难之时,他们想到了工会,工会立刻作出了反应。上海工会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同志们来到了吴龙华的病榻边,送上了首批募集来的1000元钱。从此,吴龙华一家多了无数个亲人。经过就业中心同志们的奔走、帮助,老吴的妻子又找到了工作;医院为老吴积极治疗;女儿就读的学校免了她的学费并免费供应午餐、给予奖学金……精神的力量开始起作用。吴龙华的病奇迹般地好转了,连医生都感到难以置信。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1995年中秋夜,面对专程去看望他的包信宝主席,老吴一家都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
“有困难,找工会”,这句话被无数的事实一次次证明。在定向帮困中,工会系统的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募捐送钱上,而且把重点放在帮助困难户再就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95年12月11日,杨浦区控江路凤城路口的文华书亭正式开门营业了。店主王文华从市总工会领导手中接过书亭的钥匙时激动得不能自已。
王文华是杨浦机械厂的下岗职工,几年前因中风而半身瘫痪,后经治疗生活基本能自理,但照顾了他好几年的妻子因为无法再忍受这种生活离他而去。每月不到200元的收入和抚养孩子的重担使他失去了继续再活下去的勇气。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向工会求援。
市工人文化宫三支部在接到总工会转来的这封求援信后立刻采取了帮困措施。他们四方联系,最终由居委会提供场地,原单位替他盖亭子,杨浦区总工会为他申请营业执照,市工人文化宫提供了8000多元的图书,文华书亭就开张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