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十五万次铃声十个春秋真情广州市长电话成为民意渠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十五万次铃声十个春秋真情
广州市长电话成为民意渠道
本报讯在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在广州电视台直播的市长专线电话开设十周年文艺晚会上,市民谭小梅打电话反映该专线“过热”很难打进,在现场的市领导当即回答说:十年来该专线已接办群众来电十五万七千二百二十三个,已研究增设线路,实现办公自动化,为群众排忧解难,方便市民,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献计献策。
三三三二一七七——这个被六百万广州市市民熟悉的市长专线电话,于一九八六年元旦零点开通,到去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历经朱森林、杨资元、黎子流三位市长,历时十年,共接办群众来电十五万七千二百二十三个,办结率为百分之九十九点八,为市民解决了大量的水电、交通、环保、卫生、居住、治安、物价等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一些带全局性的重大决策,也来自这个民意渠道,其中群众的批评投诉电话,有效地促进了广州的勤政廉政建设,市领导说它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传感器”。
十年来,市长们亲自处理和批办群众来电坚持不懈,仅以处理前几年缺水少电为例:专线开设时的第一个电话是一个研究所反映缺水停电三天的事,当时是代市长朱森林接听并解决的;市长杨资元在一天夜里十二点钟接到荔湾区一位小学生要求市长伯伯解决因停电晚上不能温习功课的电话,直接过问解决;一九九二年盛夏的一天深夜两点,市长黎子流接到住高层建筑的一市民的电话,反映他所在楼层电路坏了,维修单位几天都不给修复,热得受不了。黎子流立即打电话督促为那位市民解难。
经过十年的不断实践和摸索,广州市市长专线电话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一整套制度和经验,从单方通话,发展到反映情况者、专线办、处理问题的有关部门人员三方通话;由市长专线电话发展到区长、局长专线电话共八十六个网点。
挂满市长专线电话办公室墙壁的市民送来的一面面“为民排忧解难送甘露”、“济困扶危”、“服务基层,为企业解困”等锦旗,说明了专线办工作人员为沟通市长与市民所付出的心血与劳动。(钟信海唐涛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