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为发展鸵鸟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05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为发展鸵鸟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鸵鸟养殖开发协会
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引进非洲黑鸵鸟,进行人工饲养和繁育试验,目前我国的鸵鸟养殖业总的情况是很好的。
第一,非洲黑鸵鸟在我国引种、试验工作取得成功。目前正进入自行繁育、优化种群,并逐步进入发展规模养殖的阶段。
第二,各有关方面对于饲养鸵鸟这一新兴事业,从不了解到开始关注,到参与开发,鸵鸟养殖场发展很快,良种供应已呈供不应求之势。
第三,已有一批建成并投入生产经营的鸵鸟养殖企业站稳了脚跟,在生产与管理方面基本上进入了正常运转阶段。他们繁育出来的种苗正一批一批地提供到全国各地;他们的饲养技术、经验正一步一步地推广与提高。
第四,在中国兴起的鸵鸟饲养业,其发展之快,饲养技术上的独具特色,已得到国际同行、专家们的重视,美国、澳大利亚鸵鸟协会主席以及鸵鸟业方面的专家、教授等国外人士专程来我国考察。国内已有多家鸵鸟养殖企业成为“美国鸵鸟协会”的海外会员。
从这几年来饲养和繁殖鸵鸟的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1.从鸵鸟的生物性能看,其特点是比较耐高温、低温。很多报道材料讲到能适应40摄氏度高温、零下35摄氏度低温,确切地讲,这是指鸵鸟可以生存的温度范围,如果作为一种产品来进行人工饲养,还是需要选择那些最有利于鸵鸟生长、增重、繁育的地区,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从现有国内外资料看,尚未发现鸵鸟因传染疾病而造成大批死亡的情况。但是也应重视其疫情的防治。还应注意鸵鸟“带菌不发病”的问题,以防止在家禽中交叉感染。近三年来,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广大地区,饲养实践证明,其繁殖、生长情况是好的,而且繁殖、育成的速度也是较快的。
2.关于鸵鸟饲养场的经济效益,从南、北几家办得较早的饲养场的实际情况看,一是饲养场的建设简单,基建投入少、建场快;二是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投入,主要是精饲料和饲养管理人员的费用,(青饲料一般可以就近种植、收集)开支比较稳定,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三是种鸟的购置,这是鸵鸟饲养场投入的主体。目前,良种鸟的价格是偏高的,随着种群的扩大,其价格将呈逐步递减趋势。
3.关于投入产出的周期,只要在引进种鸟中成年鸟、幼鸟的组合适当,场内固定资产增值是很快的。从建场、引种开始到能够向外提供幼年种鸟,有的企业只花了半年时间,有的为一年。
4.现在,我国鸵鸟饲养业,还处于繁育种群阶段,尚未进入最终产品“商品鸟”的生产阶段。据繁育种群的成本核算,将来批量生产的“商品鸟”将比种鸟的售价大为降低。
我们认为,当前鸵鸟饲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1.前两年,一些地方的宣传报道着重于讲鸵鸟生物特点优越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在国内饲养繁育鸵鸟的有些技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更没有形成适合我国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进行饲养繁育的成套的、规范化的技术规程。这样,就使人们对人工饲养鸵鸟在技术上看得太简单了,在经济效益上估计得过于乐观。
2.正是由于“鸵鸟热”的出现,再加上人们对鸵鸟的了解不全面,在国内良种繁育规模有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的地方便急不可耐地寻求从国外引种,有些不属于“非洲黑鸵鸟”的品种被引进来;有些种性不佳、家系不明甚至是在国外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鸟”和鸟蛋也被引进。这个问题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是在鸵鸟种群开始繁育扩大阶段就可能导致品种不纯、种系混乱的问题,贻患无穷;二是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到处引进伪劣品种,不从事饲养工作而是引进倒卖,牟取暴利,而真正从事饲养业的单位就很可能上当受骗,造成重大损失。
3.在这种混乱的状况下,各地、各个饲养场就必然要采取封闭性的自保措施。如严格控制良种流向以防止品种混杂,对种性鉴别、饲养、孵化、育雏技术,以及饲料配方等方面实行严格保密。很明显,这对全局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在我国鸵鸟业刚刚兴起时,就已经处于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之下,许多国家都看好我国的鸵鸟种苗市场和鸵鸟产品市场。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估计。
今后,我们将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鸵鸟种苗引进的管理和服务。对国内现存的良种,开展检验、鉴定工作,实行种禽认证办法。
2.在总结国内饲养、繁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准确地宣传、报道鸵鸟的生物性能、社会效用和经济效益,论证在我国各地饲养繁育鸵鸟的可行性及其制约因素。
3.组织生物学、鸟类学及畜牧兽医专业的专家、教授进行有关鸵鸟课题的科研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培训鸵鸟饲养、管理人才。
4.对鸵鸟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工设施建设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调研等工作,要及早着手进行筹划和准备。
5.积极主动开展与国外科研、生产、经营等单位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