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根系生活的沃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05
第12版(副刊)
专栏:“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征文

  根系生活的沃土
姚一风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我们在实施“五个一工程”文艺类作品生产的时候,正是遵循这一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原则,坚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发掘题材和主题,通过塑造新人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话剧《鸣岐书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歌舞话剧《张鸣岐》(锦州歌舞团)之所以震撼人心,之所以能够征服北京和全国的观众,之所以荣获“五个一工程”的入选作品和提名作品,就是因为选择了具有时代精神的原锦州市委书记张鸣岐这一典型人物,组织作家、导演、演员踏着张鸣岐生活的足迹进行采访,到他的牺牲地缅怀英雄的业绩。他们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被鸣岐书记的高风亮节所感动,被他的刚直不阿所激励,被人民群众对他的爱戴所感染。两个剧的组创人员,在塑造英雄的光辉形象时,自己的灵魂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导演丁尼曾独自一人沿着英雄走过的道路一路风尘,最后在张鸣岐牺牲的大凌河畔住了整整三个晚上,努力使自己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英雄,在二度创作上提早进入状态,激发灵感。导演刘喜廷在充分理解英雄的基础上,在艺术形式上作了大胆的创新,增加了浪漫主义色彩,使张鸣岐的形象更富于理想,更光彩照人。这两台戏在辽宁分别演出超百场,观众达二十几万。一位家长看过之后讲给读中学的女儿听,女儿被剧情深深地打动了,连夜写了一篇文章寄给电台,广播之后,引起强烈的反响。省党代会和沈阳市党代会的代表观看了演出之后,许多人都是流着泪走出剧场的。一位将军流着泪走上台,抱着饰演张鸣岐的国家一级演员宋国锋痛哭不止。
这两台戏的成功之处,完全在于认真贯彻了党的文艺方针,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从生活中发现题材和主题。只有从生活中来的东西,才能有生命力。只有从生活中来的题材,才有艺术创造的可能,才能实现思想深刻艺术精湛。脱离生活,陷入侃艺术,以虚假的表演代替生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人民喜欢的艺术品。这是一条永远的真理。
也许有人对此不屑一顾,也有人书写文章对英雄戏进京提出质疑,认为这样的举动有失艺术的真谛,有悖于艺术规律,并断言这样的戏一定缺乏艺术的感染力,一定不好看,一定是没有观众的。我也断言持这样观点的人一定没有看过这样的戏,抑或是带着某种偏见看的。且不说时代需要英雄,且不说英雄是艺术的永恒的主题,也不说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艺术有责任去表现他们,单说这样的心态,就是不健全的,不完整的。艺术需要多样,也完全应该充分发挥娱乐功能,让人民在愉悦中度过闲暇的时光。但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崇高。因此,在艺术创造的时候,万万不可排除崇高,更不可嘲笑创造崇高。表现时代,表现人民,表现英雄,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道路。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宣传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