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古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1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古城
胡蓉
在吐鲁番的丛林中迂回辗转,终于寻到那片慕名已久的荒废了的西域古都时,已是薄暮时分。夕阳残照在这古城绵亘不绝的土黄色的垣壁上投射出淡淡的余晖,沙漠中的废都,便显示出唯有经历了千年日月光华不断的垂爱、拥有辉煌后极度的寂寞与萧索。
这里曾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国都,拥有它奢华的皇宫与官署,宏伟的寺院与佛塔,高耸的钟楼鼓楼以及众多的民宅和手工业作坊……后来,强盛起来的匈奴看中了这一方土地,于是据为己有。汉唐时,朝廷军队与匈奴在此曾发生过多次激战,古城遂成为西域一个军政要塞。元代以后,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古城终于在连绵战火中成了一片废墟。幸得吐鲁番干旱少雨,使战火中幸存的残垣断壁得以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今人访古寻幽的一处奇观。
也许是时近黄昏之故,古城中游客极少。触目所及,土黄色的残墙一堵堵、一垛垛、一层层,重重叠叠,仿佛没有穷尽。城中不见人影,不见动物,亦不见一丛绿树,只有几棵小草于土墙的缝隙瑟瑟缩缩地探出头来。凄凉的风擦墙而过,幽幽作响。这千年的沉寂与悲凉,当比“秦时明月”垂照过的“汉时关”更使人慨叹不已。明代吏部员外郎陈诚曾为这古城题诗一首:“沙河二水自交流,天没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此时读来,才能咀嚼出那历史的苦味。
沿着千年的古街一路走去,手摸着坑坑洼洼的残垣,想象两千年前这曾经如何繁华的古都里,曾走动着多少活生生的血肉之躯——眼前这一堵土墙,曾是哪一位怀春的少女倚盼心上人的所在?身后这一片土丘,又曾是哪位英武的将领发号施令的将台?将耳朵贴在沙砾裸露的古墙上,便仿佛听见车声人语,听见不绝走动的脚步声——街巷集市,古西域的女子头顶瓦罉鱼贯而出,衣袂飘飘,形影随风;屋宅操场,征战的号角激越而凄厉,刀光剑影,触目可及。独处于斯,以心谛听寂寞的古城,分明依旧有什么东西在此间巡游,每一处断壁,也许都收藏着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同的子民们的欢笑声、痛哭声、叹惜声;每一处残垣,也许都复制了某一个时候某一些生灵的印记在其中;而墙缝中野草在风中瑟瑟的响动,也许便是五百或一千年前一对热恋男女在帷帐中的喁喁私语?
古城两侧有深沟宽涧,高崖耸峙,既可免于猛兽危害,又可防御强敌侵扰。令人惊异的是,两侧涧中流水淙淙,林木郁郁,为何独独古城荒芜如斯,千年竟不发一木?
也许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在护佑着这一方净土,使之不再被荒草杂树所埋没。是以,两千年前的古城,而今还能如此轮廓鲜明地呈现于我们面前。
触摸着古城的肌肤,感受着古城的呼吸,聆听着古城的心跳,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变迁在那一瞬间融成一体。
古城,中华民族古今文化的闪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