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冰城交警战“三九”——记哈尔滨交警支队“学济南,创一流”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2
第1版(要闻)
专栏:

  冰城交警战“三九”
——记哈尔滨交警支队“学济南,创一流”活动
左东伟李凤山李晓慧
北国哈尔滨。寒风萧瑟,冰封大地。
今冬这里特别冷。三九天的中午时分,地表温度低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然而,冰雪覆盖下的黑土地,似有滚滚热流在涌动;寒风中的人们,时有股股暖流袭上心头。因为闯入视线的一切,会令你激动不已。
成群结队的人来到交通岗旁,有的拿来了慰问品,有的只想送来哪怕是一句问候,一位盲人大娘用颤抖的双手给正在执勤的交警递上了她用40多天才织好的一双毛袜子。交通岗旁,一些志愿者冒着严寒,在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其中年龄最长的已过半百,年龄最小的还不满十岁。无警区的十字路口,以往争道抢行互不相让的司机,竟相互鸣笛,礼让起来。市中心的一些被称为“老大难”的堵塞点,竟也通畅起来……
可是,以前的哈尔滨街头却不是这样:一些交警在取缔违章和处理问题时普遍存在着“冷、冲、硬”和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路难行等问题。超标罚款、扣证不开扣压单、乱摘车牌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对此,群众意见大,也影响了警民关系。一些驾驶员的严重违章,加之警力不足,致使交通堵塞时有发生……
1995年8月,哈尔滨交警支队领导专门派出考察团去济南实地取经。之后又请来济南交警传经送宝。支队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学济南规范化的指挥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关键是要学习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精神实质。
为此,一场以“找差距、练内功、树形象”为主题的大讨论,在全体干警中展开。干警们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随之而来的便是在实际工作中用“热情、文明、亲切”取代了“冷、冲、硬”。同时一些便民措施相继出台。民警走出去,解决了多年悬而未结的积案,在群众中引起震动;监宣民警主动登门到各单位去检车,审验驾驶证,以往驾驶员要跑上一周的事,很快得以解决,这又在驾驶员中传为佳话;十字路口的便民箱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用急救药物使一名心脏病突发者起死回生……
交警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警民关系在逐渐融洽,不知不觉中,交警的形象在冰城人民心目中渐渐高大起来。
济南交警练“三伏”。哈尔滨交警练就“三伏”,再战“三九”。
有交警说:“熬过三伏、难过三九”。交通民警面临的寒冰是常人所无法体会的。以往每到冬季,交警执勤时溜岗的,进岗亭取暖的,操袖的,跺脚的,搓手的,大有人在。有群众说:“交警咋这形象?”领导找谈话,冻得发冷的交警甩出一句更冷的话:“冷!要不你试试!”
1995年10月,支队开展了大练基本功活动,最先站出来“试一试”的便是支队领导。他们同干警一样练耐力,练体力,练标准化正规化的指挥能力。
为练硬功,应付雪天结冰给指挥带来的困难,有的干警在冰上练转体,开始时,有人一小时要摔跤40多次。一个月练下后,冰上转体可谓稳如泰山。为练就硬功,抵御严寒给指挥带来的不便,许多干警自发地将沙袋绑在两手上练指挥。因为冬季里执勤时,他们身体要额外负担近十几公斤重量,往往是毛衣外面套棉袄,棉袄外面套棉大衣,还有棉帽子、大棉鞋。有时指挥几下,胳膊就会累得抬不起来。因此,他们想出了绑上沙袋练手势的办法。初练时,有的手腕被磨破、有的胳膊勒出了血痕,但是,凭着一种顽强拚搏的精神,硬是练了出来!干警们铭记着这样一句话:“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一份付出,一份所得。仅仅两个月后,在1995年12月1日,当交通民警迈着军人般步伐走上交通岗,以标准、正规、有力的指挥手势展现其新的风采时,市民们疑惑:“莫不是济南交警又来表演了?”随之而来的是惊愕:“怎么奇迹般就变了?”有的表示怀疑:“能坚持几天?”
转眼40多天的时间过去了,尽管严寒步步紧逼,尽管有30多名交警冻伤了手脚,有100多名干警患感冒高烧不退,却无一人掉队。来哈尔滨的外地人服了:“看看哈尔滨的交警,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还能打出这样优美的指挥手势,简直不可思议!”哈尔滨的父老乡亲服了:这才是咱哈尔滨的交警,北方汉子!好样的!
一组数字记载着交警们的艰辛与成功。仅1995年12月1日至30日,与上年同期相比,交通违章率下降60%,交通违章罚款额下降65%;交通事故率下降57%;交通堵塞点缓解2/3;此间,交警为群众做好事,解决问题近千件。
交警作风的转变,带来了哈尔滨社会风气的整体变化。当1996年亚冬会圣火在北国冰城点燃时,哈尔滨的交通民警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来自亚洲各国的客人面前。(附图片)
压题照片:风雪中,民警在道里尚志岗指挥交通。张永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