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如此混乱,怎么得了——谈整顿药材市场刻不容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如此混乱,怎么得了
——谈整顿药材市场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艾笑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开宗明义:
当前在药品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突出表现在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制售假劣药品的种类多、规模大;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竞相开办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药品集贸市场……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已到了非下大气力解决不可的时候。
这个《紧急通知》下达一个月后,国务院即于10月30日召开了全国整顿中药材市场电话会议,由国务委员彭珮云做动员;转年3月,国务院召集所属的卫生、医药、工商、技术监督和公安、检查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南北两个检查组,分赴辽宁、湖北、广东、海南、四川等省检查对《紧急通知》执行的情况;5月13日至16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有13个省市主管负责人参加的全国整顿中药材市场的座谈会……
应当认为,对这件关系民众安危的大事,国务院是够急的了!但是,下面急不急呢?
政令难行
1995年11月29日下午4时,记者飞抵贵阳,直奔市南城乡接合部的虹桥药材市场。虽近黄昏,207间门面仍在进行着买卖交易。除柜台上明摆着的、国家严禁在药材市场经营的中西成药饮片、放射性药品和需低温贮放的血清疫苗及血液制品外,若小声询问“罂粟壳、春药、致幻药等有货吗?”全能得到“如数供应”的答复。粗略点数一遍,这里真正只卖中药材的摊位不足20%。
“来这儿批发的客户多不多?都是什么人呀?”记者问。
“多极了!省内省外客户都有。拿贵阳市说,个体诊所1300家,比公厕还多呢!他们都要从这进货,因为这里的价钱一般仅为药店的1/2至1/3。”
贵阳虹桥药材市场的情况,在全国是否属个别现象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生产流通司副司长骆诗文告诉记者,《紧急通知》下发时,全国已有药材市场135个,普遍经营批发中西成药并掺杂假劣禁药销售。经过半年整顿,到1995年6月底剩下75个;又经下半年加大力度整顿,到年底大约还剩30多个。应当说,盲目开办药材市场和管理混乱的情况得到了一定扭转和控制。但是,现存的中药材市场里,经营中西成药和假劣产品者仍算普遍。国务院组织的检查组,到药市一看,整整齐齐,第二天,躲开陪同,微服再访这个药市则面目全非了。
在广西玉林中药材市场,30摄氏度的气温下,摊位上摆着贮放条件极为严格的“低分子右旋糖酐”等生物制剂。问货主:“这药还能用吗?”答:“怎么不能!包装没破、日期没过嘛。”
著名中药专家王孝涛、金士元两位老教授,仔仔细细浏览过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那火爆经营着的各种中药饮片后,无可奈何地扔下一句话:“搞了一辈子中药,没见过质量这么差的饮片!”记者一直以为,中药材市场非法经营着的中西成药、伪劣药品的受害者,基本是广大农村和城市里不超过30%的流动人口及自费医疗的市民。但是,安国中药材市场的负责人则十分得意地说:“全国十多个省(区)的大城市客户都来买药呢,我们每天销售不下50吨饮片。其中,北京市80%、天津市70%的医疗单位处方用的中药饮片,都是出自我们安国中药市场”。看来,现在群众反映“吃药不管事”,还是有根据的。
药市围城
从国内外经贸流通的需要考虑,我国到底开办多少中药材市场才算合适呢?据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文康介绍,历经千余年的流通和自然协调,至本世纪中叶,我国自然形成的传统药市只有河北安国、河南百泉和禹州、安徽亳州及江西樟树5大药市。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又先后出现了广州清平、成都荷花池、广西玉林、湖南廉桥、西安万寿路5个新的药市。这新、老10大药市,已经构成了全国药材流通市场基本合适的分布格局。但从1990年以来,开办药材市场出现了宏观失控。如湖南省办了24处,广东省办了17处,河南、甘肃各办了7处,甚至在国务委员彭珮云明令“治理整顿期间,一律不准开办新的中药材市场”以后,集巨资兴建的河南洛阳医药城(中药材市场),仍在大兴土木。
国务院的通知,是政令。“紧急”,是有时效的。可为什么《紧急通知》发出一年多,有的地方还置若罔闻呢?贵州省医药管理局王国栋局长分析原因有三:领导认识不统一,检查督促不可能有力;利益趋使地方保护;管理责权分离干扰有效执法。
仍以贵阳虹桥药材市场为例。按照《紧急通知》精神,1995年5月贵州省卫生厅和医药管理局提出了必须关闭虹桥市场的主张。但是,5个月后,贵州省委和政府却在联合发出的“关于表彰奖励1994年度乡镇企业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中,授予贵阳虹桥药材批发市场为先进企业,原因是它的年营业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虹桥市场归云关乡设的工商管理所管理,在1995年7月28日贵阳市整顿中药材市场动员大会开过之后,工商所将所有摊贩的经营证照全部收走。但是,摊贩们每月的经营管理费,却是照收不误的。于是,摊贩们从违法经营过渡到无照经营。
公平地说,最初摊贩们对国务院的《紧急通知》是非常重视的:1995年7月28日的全市动员大会之后,摊主们关门的关门,疏散的疏散,大车小车足忙活了一阵子。待到发现收照和收费实为一种默许,才有恃无恐起来。
向人民负责
据悉,仅1995年上半年,贵阳市就查出相当于价值150多万元的假劣药品,这些东西几乎全部来自药材市场。
请看记者与几位摊主的对话。问:“为自己赚钱卖假劣药品,良心上过得去吗?”答:“致人死命的假药,我们不做。掺淀粉的情况有,像病毒性感冒,不吃药挨几天也能好。吃了这种药病人也认为是有效的。”问:“那些把安眠药卖给中小学生吃的事呢?”答:“这就看出给原药降低含量的好处了。哈哈!”
不容忽视的另一个现象是,通过药市销售中西成药产品的企业,基本都是产品低水平重复、应当淘汰的企业。卫生部药政局潘学田局长告诉记者,我国自1985年开始执行批发药品生产及经营许可证制度以来,到1990年全国药品生产企业总数竟翻了一番。原规定部队军级以下不准办药厂,现在全军药厂200余,其中团级以下的不少。地方发展乡镇企业,也有要“当好镇长,先办药厂”之说。这些药厂与正规的国有企业争市场、争原料,允许这样的企业在药市销售中西成药,实质上是保护落后!
药材市场的混乱,给国家又造成了多大损失呢?80年代,我国的中药和西药的利税收入分别为30%和24%左右,近年已分别降至6%和4%左右。然而,百姓们为看病吃药所付出的费用却在惊人地直线上升。这降、升之间,钱哪去了?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如今,药品市场的整顿工作在一些省市,已开始受到领导们重视了。
辽宁省闻世震省长在接到国务委员彭珮云的电话后,立即指示关闭辽宁所有的6个中药材集贸市场,并表示“辽宁省不开办中药材市场”;湖北在主管省长孟庆平的监督下果断关闭了三个药市;山东、安徽、江苏、福建、湖南、甘肃、广东、陕西等省的领导都在加速认真落实《紧急通知》,并已初见成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