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同船过渡》的“精品”示范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2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选评征文

  《同船过渡》的“精品”示范意义
王敏
在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大会上,获奖作者沈虹光在发言中,用极其朴素的语言,倾吐着近年来她在话剧这块土地上耕耘的酸甜苦辣,引起了人们的感喟和深思。她说:“人家不看话剧,也有咱干话剧的人自己的原因。要想人家叫好,还得咱自己做出个样儿来……”怀着这样的志气,她拿出了《同船过渡》。
所谓“做出个样儿来”,表明了作者具有清醒、明晰的“精品意识”。“五个一工程”在本质上也就是“精品工程”,它不只要求作品的轰动一时,更期望它的影响久远,为中华民族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就以往和本届“五个一工程”的获奖作品来说,它们的质量和水准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不分轩轾的,但就其最基本的要求来说,却仍然而且必须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在向着“三统一”的目标迈进途中,《同船过渡》无疑提供了一个值得认真研讨的范例。
作为一个艺术的“精品工程”,也应该是一件艺术上的系统工程,亦即具有“艺术的完整性”,《同船过渡》的成功奥妙即在于此。在诸种艺术要素的综合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无疑又在于剧本、导演和表演。
把剧本写好,写得导演、演员爱排爱演、观众爱看是剧作家的本分,也是戏剧起码的要求。戏剧是综合艺术,沈虹光扎实的一度创作为《同船过渡》的成功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若论剧本的题材,它是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甚至近年来在一些作品中也曾出现过:两家同居一单元的“团结户”的磕磕碰碰;年轻人关于“下海”的不平衡心态和扯不完的三角疑猜及眼下时髦的黄昏之恋。难得的是,对这类貌似平凡琐屑的“烦恼人生”,剧作者并没有以冷漠的表层的纯“写实”的方式加以展现,而是努力从“生活的散文”中提炼出“生活的诗意”,从这些司空见惯的素材中,发现了常人没有发现的,也令自己震颤的美,并精心塑造了一组血肉丰满、性格迥异的形象,特别是通过老船长高爷爷的形象塑造,将自己的思索和激情抒发出来。
剧中人物并不多:一对老人和一对半年轻人。然而作者精心构筑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对他们生存状态的描绘和他们价值取向的剖析,不仅揭示了年轻人之间,老人之间,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与和谐的问题,而且通过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拷问,深深地触及到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对待生活,又如何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等一系列生活哲理与社会伦理的课题。
沈虹光笔下的人物是平凡的。他们身上沾有生活中的尘土,但是更有闪光的金粒。沈虹光笔下的生活是流动的,不同形式的矛盾环环相扣,人与环境的关系总是由冲突而和谐,然后又被新的矛盾冲破。一直到最后,生活又给人物出了一个极不好解决的难题。对此,我们相信主人公经过顽强的努力能够战而胜之,经过一次次艰难洗礼的人生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壮丽。沈虹光将火一样的激情化作浓郁的诗意,通过《同船过渡》唱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应该说《同船过渡》的二度创作是极富创造性的。首先导演为演出找到了恰切的形式。对人物的解释与把握不仅独特、清新,而且极有分寸。在调动与综合各种因素来揭示这段生活的艺术处理上,有机而和谐,使得整个演出在流畅的节奏中透出诗一样的哲理。
我认为,《同船过渡》最令人击节赞赏的还在于几个演员,特别是胡庆树的高超演技和敬业精神。老演员胡庆树是戴着心脏起搏器投入排练的。老船长高爷爷这个形象很不好塑造。在全剧冲突中,他并非总是处于矛盾的一方,更多是由于他的出现,他的介入,使矛盾冲突得以扭转、调谐。如果演员对生活没有一定的穿透力,没有过硬的演技,很容易将人物演成像一些演出中所见的那种说教式的形象。正如时下一些基本功不过硬的演员,即使是莎士比亚那充满哲理的诗句,经他的嘴一过滤,也变得苍白干瘪。而胡庆树却以一度创作为依据,调动了自己丰厚的生活积累,以精湛的技艺塑造了一个带有深深的胡庆树印迹的独特的“高爷爷”。无论是外部造型、细节选择,还是内心感受,都是那样地贴切由衷,恰到好处。胡庆树不仅表达了老船长对自己工作的自信、自豪,而且将他对生活的热爱及强烈的生命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极富感染力。剧本台词已经写得很好了,而胡庆树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使得这清新的诗意更加醇厚而浓烈。面对着稚嫩的年轻人的生活危机,当刘强为了米玲要和雷子动手时,他的独特的“拉架”与“送客”不仅令人叫绝,而且教训小夫妻时的威严与慈祥无一不带有这个经多识广,胸怀如江海一样的老水手的职业特色。他撕开自己的胸膛,将受了伤,而今依然滴血的心捧出来,将自己当年对待妻子不近人情的报复解剖给他们看。从大段的台词中,看到了他对往事的愧赧与自责。因此他说出的“人这一辈子,最长远、最有分量的是什么”,“人这一辈子哪些该计较,哪些不该计较”这些颇具哲理的语言是非常有震撼力的。还有什么比这充满岁月沧桑的感悟更有分量、更能引人深思呢?胡庆树的“高爷爷”是一个经过自然和人生的大风大浪的冲击和摔打,饱尝大苦大难、懂得大爱大恨的男子汉。他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超越了年龄的界限。他那海一样的胸怀,火一样的激情,使得周围的人由于他的存在而越发充实,生活由于他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这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戏剧画廊中的新形象。
原苏联著名导演艺术家阿·波波夫说:“剧场艺术的主要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就在于演员的活脱脱的、跳动的心脏,在于他那炽热的思想感情。”胡庆树通过形象塑造,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对生命的热爱,赤诚地袒露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同步交流中,不仅得到审美的愉悦,而且获得大量的信息和投身生活的乐趣与力量。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胡宗温看后激动地说:“高爷爷的台词哪是说出来的,那是心血的流淌,是烈火的燃烧!”演员若没有深厚的生活和高超的技艺,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
沈虹光说:“我们要做的事是把它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正因为《同船过渡》充分展示了话剧的魅力,它荣获“五个一工程”话剧奖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同船过渡》的成功显然又超越了自身。它的示范意义在于告诉人们:“精品”的概念和要求是怎样的,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劳作去造就“精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