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黄土高原一个小乡,因为走上市场,便大出风头。而这一切又因为有个有市场经济头脑的党委书记。今天,农村经济怎么搞?基层干部怎么当?不妨看看——上司乡的“米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2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黄土高原一个小乡,因为走上市场,便大出风头。而这一切又因为有个有市场经济头脑的党委书记。今天,农村经济怎么搞?基层干部怎么当?不妨看看——
  上司乡的“米战略”
思达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来自山西省武乡县的农民别出心裁地架起了一个透明的电烧锅,熬煮着香喷喷的小米稀饭,吸引了一批批参观者前来品尝。“汾州香”小米产自山西武乡县上司乡,此次农业博览会上又夺金奖。在参展的几天里,零售额达7万元,签订贸易合同3000万元,成为博览会上成交额最多的农产品之一。
上司乡属贫困山区,位于太行山腹部的沁县、襄垣、武乡县交界处,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上司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地下无矿产,科技文化落后,上司的出路在哪里呢?乡党委书记赵德新的回答是:寻找农业优势,把上司建成“中国名米之都”。
1993年刚刚调任上司乡党委书记的赵德新,一上任就提出了他的“米战略”。他说:“我们上司乡没有沿海沿边的地理优势,更没有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实力,但我们有上苍赐给我们的这方黄土地,这就是我们的优势。”上司乡处海拔800—1200米之间,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土地条件好,是得天独厚的绿色保健食品开发地。种谷子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上司的小米历史上曾是历代宫廷贡品。只要发挥好这个优势,上司乡的经济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上司的小米好,产量却很低,每亩只能产150公斤左右。农民除了交公粮以外,很少拿到市场上去交换。赵德新认为,农产品不进入市场,农业就没有出路,农产品要进市场就必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就必须创出自己的名牌产品。他们首先改变全乡的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扩大谷子种植面积,开办小米加工厂,与省经济协作研究所联合开发出了他们的第一个拳头产品——“汾州香”优质小米,1992年第一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头一次进京“赶考”得了“状元”,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柱先生将它作为珍品带到联合国。1993年全乡晋谷21号推广到3000亩,总产90万公斤;1994年猛增到1万亩,全乡净增收3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00元。
上司人并没有就此满足,因为他们知道靠单一产品无法抵御市场的冲击。在“汾州香”占领市场的同时,乡党委书记赵德新就开始组织人员着手开发新的“汾州香”系列产品。上司乡除了谷子以外,几乎全是小杂粮,小杂粮面积近1500亩,年总产在60万公斤左右。赵德新注意到现在人们的观念在更新,生活水平在提高,吃惯了油腻的城里人对小杂粮尤为珍爱,开发小杂粮的市场尤为广阔。他上长治、跑太原拜师学艺,在山西省食品研究所的帮助下开发出了以小麦、大豆、高粱、玉米、荞麦、芸豆、红小豆、绿豆为原料的“八珍粉”。这种粉特别适合经“捏”、“压”、“搓”、“擀”、“揪”等方法制成的面食,如“猫耳朵”、“剔尖”等山西面食名吃。目前产品已行销北京、山东、河南、广州等省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增强产品竞争力,上司乡成立了名优杂粮开发公司,并在全国建立了300多个销售点,打开了通向市场的渠道。
“米战略”的启动,还带动了上司乡镇企业的发展。1992年,上司乡投资30万元兴建了小杂粮加工厂和生化饲料厂,1993年兴建了年产2000吨“汾州香”的小米加工厂。同时,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1993年全乡投工220多万个,投资16万元,修建道路36公里,纵贯全乡11个行政村。同年,全乡各村开通了国际国内直拨电话。上司乡被批准为“国家农业区域开发实验区”和“绿色食品开发实验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